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国家婴儿公共场合憋不住尿咋办?

(2014-04-24 10:25:18)
标签:

育儿

婴儿

西方国家

生理需求

服装店

分类: 社会现象感想

一对大陆夫妻带着2岁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事件这几天引爆了大陆民众的热议,在公共场合小便的确不对,是我们错在先,这位妈妈也承认了自己不对,同时她也解释,公共厕所排队很多,孩子憋不住了,都快尿裤子了,我该怎么办?图片中母亲使用纸尿裤,避免直接便溺到地上。这种情况下被香港居民拍下(后证实该人是香港壹周刊记者),冲突后孩子吓得大哭但对方一直拦着不让走等警察来处理,这引起了众多网友不满,几乎所有人一致认为,孩子路边小便不对,但偷拍幼童隐私更不对,在香港,后者量刑更重。

西方国家婴儿公共场合憋不住尿咋办?

法律是冰冷的,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也应该具备国际都市的胸怀和宽容,一个城市真正的文明,是碰到这样的情况,走过去善意咨询那位母亲是否需要帮忙,或者指引她找到厕所,而不是冷漠地拍照当成渲染大陆人素质低下的又一个证据。大陆人的素质的确有待提高,但香港人的文明同样需要提升,新闻从业员应该有专业操守。

在一个文明的城市,当街随意如厕理应被制止。但是,如果是紧急情况,尤其是像行动不便老人、幼童或是孕妇一类的弱势群体,那就要另当别论了。这一类人在公共场所憋不住尿,又因为排不上队上厕所或者压根没厕所可上,应该怎么解决?香港称得上一法制文明的城市,这事换做在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又会怎么处理呢?

美国今年1月份,当一对夫妻带着2岁的儿子在一家服装店时,2岁的儿子要上厕所,但服装店拒绝借用员工厕所,母亲让儿子到草地尿尿,却因此被警察开了张50美元的罚单。母亲气不过要上诉,得到了诸多美国妈妈们的支持。在之后NBC做的一项15.88万位读者参与的网上调研中,有83%的网友支持此妈妈上诉,理由是,这不过是幼童会遇到的紧急情况罢了,何必为难孩子。

如果在雅虎英国上搜索幼童着急如厕怎么办,就会看到也有网友为这个问题头痛。有位网友四岁的儿子经常会有“突发情况”发生,其他网友建议他,要以四岁幼童解决生理需求为重,因为“一个四岁的孩子不能像我们一样憋住尿”。与幼童的情况类似,在英国人看来,孕妇如厕的需求也经常十分迫切,要求孕妇憋尿,既不人道,也十分有害健康。在英国,孕妇有权利在任何地方借用厕所,或是在公共场所小便,警察有义务为孕妇做“掩护”。普通人若尿急难耐,也可在车尾小便。

从上述例证来看,即使在强调公共卫生的欧美,对于弱势群体“撒尿”的权利,虽有争议,却也算得上宽容。即使旁人有微词,也决不会将不满提升到“素质”的高度。

西方国家婴儿公共场合憋不住尿咋办?

西方国家婴儿公共场合憋不住尿咋办?

就在大家纷纷同情这对父母做法的时候,最近网上另一段视频拨出来了,里面清楚的记录了这位2岁孩子不止是小便,而是之前已经在路边排泄大便,母亲用纸尿裤那一段是后来大便完了的。这让许多人对这事态度发生了变化,那位妈妈不是一直用纸尿裤,否则大便不会在路边,很可能是后来擦屁股或被拍到后作出保护孩子的动作。即使在尼奇生活的这座小城市,也难以想象在步行街父母让孩子在路边直接大便,不要在公开场合暴露孩子隐私部位是做父母常识。

作为国人一员,我们应该深思,一个国家居民素质不高,不管你认为自己多么有素质,我们每个人都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在国外。我们已在国外留下不好的名声,只要你是中国人,人家就会本能的离你远一点,同样的举动,都会被无限放大。要改变现状,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每个人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改变这种印象漫长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