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庭主妇众女性痛斥贬义词家庭婚姻情感爱和自由育儿 |
分类: 家庭婚姻 |
红原本是职场女性,能力超强,曾独立管理两家西餐厅。自从生了孩子后她就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因为她家里不差钱。可是自从回归家庭2年后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没有以前有朝气了,而且经常和老公吵架,所有最近她想花5000一个月找了全市最好的托儿所,准备重新复出职场,用她的话就说:再不出来整个人就傻了、疯了,会变成一个泼妇、怨妇、弃妇的“三妇论”,在她眼里彻底变成一个贬义词,没地位、没安全感是她最大的感触。忽然想起前一阵“张晓梅的让部分女性回归家庭的提议”让大部分妈妈群起攻之,怒斥该提议,并称“何必女人为难女人”。
首先来解读一下张晓梅委员的提案:对于还不能或没有意愿选择回归家庭的女性,政府应出台一些鼓励女性“回归”家庭的政策,也就是鼓励女性回归家庭。鼓励她们更多地关注投入“和谐家庭”的建设中,完善家庭的幸福与圆满,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指数。
提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家庭和社会幸福指数”,大家对家庭幸福的理解基本是相同的,这一目标没有错。那么“女性回归家庭”和幸福有啥关系呢?相比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我们中国的女性生活的太辛苦了,又要赚钱又要带孩子,女性在一个家庭里的定位我理解为是“软”基石,这个“软”更多是从情感上、心理上来讲的,是相对于男性的收入、物质的“硬”基石而言的。女性的这种软基石是不可取代的,对老公,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一旦女性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证,让她整天周旋在工作和家庭孩子之间疲于应付就容易引发夫妻矛盾、孩子教育等一系列问题。也许张晓梅委员看到了这个社会女性压力太大导致的一些列问题,所以才提出“让女性回归家庭”的提议,应该讲她的意愿是美好的,但却不现实。
我们讨论的回归是指孩子比较小的阶段,孩子大了上幼儿园后依然可以上班,除了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还有一些国外妈妈,绝大部分妈妈痛斥这种“历史倒退”提议,女性好不容易从家庭解放出来了,张委员又让女性回归惹起了众怒!作为一个奶爸,我认为众人反对的原因是:中国的妈妈太辛苦太累了!甚至生活的没有安全感!
张委员提出“不能回归家庭的女性国家要出台政策鼓励”,在我国一旦女性到了孕育期就开始担惊受怕,好多单位女性一生孩子就找理由开除,单位和国家不给生育补贴不说,她们连生育后的工作都得不到保护,这一点跟国外政策没法比,在我国,产假一般就是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就要和孩子分开,孩子在家喝不到母乳妈妈在单位无心上班还要忍受涨奶之痛,这简直太没有人性了!有这些条条框框限制着妈妈们怎么敢回归?根本到不了愿不愿意的层次,我理解的张委员所指的国家要出台政策就是改变这些。
除了政策上的原因,妈妈们抵触这一政策还有几个顾虑和苦衷:
1、收入上
现在生活成本很高,特别是有了孩子后,加上毒奶粉,皮革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事件影响更是拉高了养育成本,在中国工薪阶层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有几个家庭老公一个人的收入能维持全家的?中国的福利保障体系还远远达不到让妈妈安心在家教育孩子的程度,这也许是众多妈妈们最顾忌的原因。
2、生活情感上
女人整天围着锅碗瓢盆和孩子转,老公在外面干啥都不知道,时间久了怕感情出问题,没有安全感。加上自己生活圈子缩小,在家里憋个2,3年自己也成文盲了,和朋友老公沟通都有问题。
3、重返职场上
现在好工作难找,等你在家里养了2,3年孩子再出来的大龄女性更是难找工作,在女性越来越独立的今天,没有自己的工作就等于失去了自我。她们希望在工作上证明自己,如果回归了家庭,付出之路会充满更多艰辛的。
张委员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在目前相关政策没有做到人性化,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让回归家庭根本不现实,即使有些女性回归那也是被逼无奈,跟提升幸福无关,这一点从大多数妈妈们痛斥这一提议就能得出结论。所以为了让那些回归家庭的全职妈妈们获得最大程度的幸福,再无力改变大环境的前提下,我们男人要做好几点:
1、充分认识到这一付出的伟大
或许有些妈妈有时候受到老公偶尔的看不起,这无疑会让妈妈们怨声载道、气不一打出,并加速复出意愿,不甘忍受嗟来之食。所以男性要给回归家庭的女性们充分尊重、体谅,教育好孩子不就是我们父母的最大愿望么?要做好这些需要付出很多。
2、财政大权交给老婆
女人管着钱心里就能踏实好多,如果人家花一分问你要一分会加重她们的焦虑和担心。所以建议男性把财政大权让给回归家庭的女性,相信能极大缓解她们的不安。
3、尽量不要把工作压力带回家
看孩子、收拾家务很累很辛苦,男人不要只认为整个家庭只有你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很不易,所以不能把上班的情绪带回家,否则家庭矛盾一触即发。即使有需要发泄的地方最好事先跟老婆提示沟通一下,不要莫名跟老婆闹情绪。
家和万事兴,人在世间就那么几年好日子,日子要想开来过,一个好的厨师大鱼大肉能做的好吃,萝卜白菜同样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