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竺昆明北京市血液中心医院采血量教育 |
分类: 社会现象感想 |
卫生部长带头献血改变不了血荒的根本问题
——只靠学生和农民工义务献血怎能够用?
文/爱和自由
镜头一:昆明,截至今年10月中旬,血液中心库存的O型血仅2200毫升;北京,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的一半;南京,“血荒”已经持续10个月;武汉、太原、重庆、长春、青岛……血荒,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蔓延,急需血液进行手术的病人和家属或四处求援,或苦苦等待。近一个月来,从各地媒体关于“血荒”的报道中得知,各地医院因缺血而推迟的手术至少五成,高的甚至达到九成。
镜头二:今天,为应对全国多地出现的血荒,卫生部上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张茅、副部长尹力率先参加无偿献血。据了解,这已经是陈竺担任卫生部部长以来第三次无偿献血。
镜头三:某省血液中心办公室陈副主任介绍说,大学生比例近年来逐年增加,公务员干部比例相对较少,而企业老板几乎没有。此外,学历越高的知识分子献血比例越低,倒是一些下岗工三天两头打电话表示要献血。
先来看看几个缺血的医院怎么说的吧:
云南大学医院一位医生分析,往年遇到学生放假时就会出现季节性“血荒”。今年秋季,昆明各大高校整体搬迁至距离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呈贡县新校区,献血人数明显减少,而新校区“不是我们想进就能进的”;另外,昆明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以前住在城中村的农民工纷纷迁往郊区,也导致献血人数缩减。
而在北京,九成采血量来自街头流动采血。北京市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连日低温导致采血点周围流动人员大幅减少,影响了街头采血量。
长春血站库存紧张也与气温下降、街头流动人员减少有关。由于季节变换、国庆节、秋收等因素,占长春市献血人群34%的农民献血者人数急剧减少。
武汉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6.6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其中50%以上是武汉高校学生,献血量达到20.8吨。到了寒暑假,大学生放假返乡,就明显出现“血荒”。
。。。。。
可以看出,我国义务献血有个很严重的问题:献血队伍结构简单,义务献血的群体太过单一,学生和农民工是主力,下面这组数据很有说服力,以2006年的昆明为例,学生献血比例32%,农民工献血比例53%,两者加起来接近90%,而公务员仅仅占0.28%,我国献血都是穷人在唱主角,一旦这部分群体不稳定了,不出现血荒才怪呢。所以该城市要想保持供血的稳定性,必须把献血主体转变成“本地人”而且是本地形形色色的人。
先来分析一下献血主力的学生和农民工,他们为什么那么踊跃?记得9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献了400ml,当时年轻气盛,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关心,脑子想的很简单,就是想做点好事,根本不知道以后自己还可以免费用10倍量的血的政策。我想大部分学生跟我的想法一样吧?
再来看看农民工兄弟,一个献血的农民工的说话很有代表性:“现在到医院看病那么贵,用血同样是笔很大的开支,只要我献满800毫升,就相当于给我自己和家人买了个用血保险。”长得很结实的张先生笑着说:“现在,我800毫升献满了,这个永久保险也生效了,今后我也没必要再去献血了。”由此可见,当农民工献血到了一定量的时候有好多就不在献了,占献血总量比例过半的农民工如果不再献血了医院还能运作么?不管啥动机,只要是义务献血就要表扬,而那些计划献血的各种现象就不说了。
再来看看一些医院和采血站,当前不少医院或采血站疑不正当操作大发血财,采血站把血卖给医院,医院再卖给患者。去年更是爆出某医院拿血浆浇花的震惊一幕,这无疑会打击义务献血的积极性。所以无论对献血者,采血站和医院,必须要有规范才行。
最让人寒心的是有些地方献血容易用血难,我一个朋友是军人出身,从部队到地方献了有7次血了,可是他爷爷病了以后需要输血,居然还要钱,说是人家的献血证过期了,最后花了5000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献过血!!
所以一些地方出现血荒是很正常的,再不改变问题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