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美大学怎么比贡献?评价杨振宁评价中国高等教育

(2006-11-04 20:07:21)
分类: 教育思考
  转自薛涌,不代表个人观点 
 诺奖得主杨振宁教授最近再曝新闻。他在东南大学的一场讲演中声称: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他还具体指出,评价大学,要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对社会的贡献这三项。其中在第一项和第三项上,中国的大学都很成功。

杨教授不敢提第二项,即研究生教育,大概是因为学术论文白纸黑字,比较好统计,编造谎言难度大一些。本科生教育和对社会的贡献两项,比较模糊,难以落实到数据,所以他可以信口开河了。可惜,他没有想到,如今美国对高等教育的研究非常细致,即使在这两个比较模糊的项目上,也有相当详细的数据。我们不妨比一比。

先谈本科教育。衡量本科教育,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本科生的毕业起薪。当然,不是一切都能用钱来衡量的。比如,一个理想主义的高才生,毕业后到偏远地区教小学,他或她的贡献也许比一个亿万富翁要大。不过,这样的人,毕竟凤毛麟角。难以在统计学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绝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般的工薪阶层。他们的大学教育是否成功,必须经过市场竞争的考验。他们挣钱的能力,就是市场对他们所受的教育的验收报告。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04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51554美元,高中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2864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学士学位,一年能给你带来大约23000美元的附加收入。而最近由于全球化开始冲击白领,美国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涨势正处于一个低谷。在五年前IT革命的高峰期,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几乎比高中毕业生高出一倍。另外,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远远高于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口。失业率一般在2%多一点。中国没有相应的完备数据。但最近频频有报告:大学生的起薪几乎接近民工,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乃至竞争去当清洁工。而这一切,竟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强劲,已经被公认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的时代。如果经济增长放缓,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就更是不堪设想了。中国的大学,在本科生教育上,怎么能和美国比?

至于对社会的贡献一项,就更有的可说。美国高等教育界非常自豪地把对社会的服务当作美国大学别于欧洲大学的一个特点。我曾经撰文指出,在2004-2005学年,美国有33016-24岁的大学生作义工。这相当于所有1080万适龄学生的30.2%。打义工的行为几乎成为是否受过大学教育的标志。

鼓励学生投身于社会服务还仅仅是一个方面。我在《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一书中曾经介绍,美国的大学大部分没有围墙,为当地社会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老年人常常可以到大学来免费旁听。哈佛这样的名校,开办校外课程,为那些年轻时错过上大学机会的大龄学生服务,学费仅收七分之一,授予哈佛的文凭,甚至诺奖得主也会前往授课。当地的优秀高中生,也可以经过适当途径到大学里旁听,甚至有修学分者。当地中小学,经常可以利用大学的设施。再看看我们的大学,豪华校门盖得多么森严!名校要限制校外游客,更不用说让社会人员进教室旁听了。我们的大学,流行的是圈地,盖楼,编外高价招生,拿了人家的钱又不给人家正当的学位。请问杨大教授,这叫什么社会贡献?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如果我们一个大学的物理系,请几个象杨先生这样的当正式教授,水平会如何呢?杨教授算是给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课:那些用脑筋不清楚的名人装点出来的大学,实际就是一场骗局。有志气的学校,要把眼睛盯在那些正在创造期顶峰的无名年轻学者身上,大可不必跟着杨先生这种功成名就的人屁股后面追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