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苑杂坛:中国足球未来的尴尬
标签:
中超国足青训体育课中国教育 |
分类: 舌战足协 |
巴西世界杯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球迷们也回归了平静生活。因为有世界杯的存在,每四年都会在这个星球上造就一大批怀揣足球梦想的孩子。
但是,在某一个地方却是个例外,在那里,世界杯只会造就站在天台上的赌徒和脱了衣服的所谓“足球宝贝”。好吧,咱就说说中国足球的尴尬!
周星驰在电影《少林足球》里有句经典台词:“球,不是这样子踢滴!”单看这句台词,并没有什么笑点,可要是再想想一个十几亿人的泱泱大国,竟然能让足球运动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是不是就感觉非常可笑了呢?要问中国足球的未来都在做什么,你竟然发现,他们都被“拐”走了……
现在的人越来越“务实”,追求什么都不如追逐金钱来的实在。于是,开发商玩命地圈地建房,炒房团紧跟着哄抬楼价,中国楼市就扶摇直上九万里了。建住宅楼、建别墅区、建商业街,开发商把每一寸土地变成能换取大把钞票的建筑,却没有人会在意为孩子们建一座球场,哪怕是并不要求太大的活动空间。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只能宅在家里追剧、打游戏……
说到打游戏,科技改变了人类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于青少年缺乏自控能力,科技也耽误了许多孩子的未来。回想当初,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各种电子游戏的日子,我们就是一起凑钱买个足球,上课前踢,下课后踢,课间十分钟也要踢踢,足球几乎是我们课余生活的全部。而现在的孩子们不一样了,不客气地说,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
另外,说到中国人的传统教育思想,大部分孩子一出生就注定要沿着家长们设计好的未来成长,进入学校,学生们要为了家长们赋予的“唯一”大学梦想,为了老师们的奖金,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而苦读课业。
除此之外,孩子们所以对爱好的追求,都会被一些家长、老师、学校视为“不务正业”。学生因为踢球挨罚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还记得我在学校那会儿,每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还会在临考前被老师征去备考。
如果说前面三点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影响只算是个人的主观臆断,那么中国足协对于中国足球发展到如今这步田地,绝对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王俊生到阎世铎,再到已经锒铛入狱的谢亚龙,搞足球不是搞外交搞政治,也绝不是靠吃吃喝喝开开会就能解决一切。外行领导内行,政绩工程,假球黑哨,朝三暮四邯郸学步……,毫不客气地说,就是中国足协把中国足球“领导”上了一条不归路。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几乎就是空白。中国足协天天都在喊着重建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口号,而我们苦苦等待的实际行动却根本没来。看看我们之前那个搞得半死不活的大学生足球联赛,还有那些怀揣足球梦想,却因为没钱上不起足校的足球少年们,只想对中国足协说一句:咱们来点实在的,行不行?
其实,在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大可以好好学学日本,人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大学联赛、中学联赛、小学联赛,甚至在幼儿园里都会有足球队,这就是像本田圭佑、香川真司这样的足球人才不断涌现的根源。
有个好消息,近日教育部已经发话,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并且要求学校不得占有体育课时间,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如果各个学校都能按这些要求执行,那么中国足球距离喜大普奔的日子,也就真的不远了!
总之,中国足球想要追上世界,足协必须努力,学校应该协力,家长需要给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重新爱上足球!
小弟,看你的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足球奇材,拯救中国足球就靠你了,我这里有本秘籍,我看与你有缘,就十块钱卖给你吧!等等!这本不适合啊?还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