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了仍四處遊走以消磨時日外,校稿耗神,近視恐怕又添了好幾度。
一是《文學散步》準備出大陸版,煩請溫儒敏、黃維樑、黎湘萍諸先生作序。維樑兄廿四日先寫了傳給我,該日他喜獲麟兒,那飛揚的喜悅,全表現在文字中。他說我「逍遙論文學」,其實我看他心底下彷彿正被精靈呵了癢,神氣飛動著,才是真逍遙快樂呢!要恭喜他們!
另一冊是《中國古代文化十五講》。我在校長不幹了那時,就打算寫中國思想史。動筆後,卻碰上因校長更迭而發生的風波,謗辱叢至,每天都有人來潑糞、丟臭鴨蛋。上電視、上報刊、上電台,與人鬥口。還有人要告我,我也準備要告人家。紛紛擾擾,不可開交。那時,人人都以為我定是焦頭爛額了,故宿敵新讎咸皆撫掌稱樂。其實我與孟子差不多,四十而不動心,在紛擾中仍繼續寫我的書。事情鬧了幾個月,我也就寫成了二十幾萬字,從上古講到周公周文化。後來暫停了下來,則是因接著要談老子孔子,比較費勁。
那時恰好北大邀請我擔任蔡元培講座、湯用彤講座,所以把前幾章摘去講了,後來輯編入《文化符號學導論》中,整體結構便有了些改動。接著又在北大開講中國文化史,那剩下的稿子竟成了現成的講義。講來講去,頗憐聽者錄音整理之苦,遂想不如先行出版了吧。北大本有十五講通識名家系列,所以就附廁驥尾,改題《中國古代文化十五講》。我講思想史,本來就從文化上講,與馮友蘭、牟宗三、勞思光乃至西洋哲學史式講法頗不相同,嫌其概念太多而文化常識太少,故所言不免於「隔」。是以原先思想史的稿子改名為論古代文化,亦是合適的,只是校對辛苦罷了。
新浪網同時來邀我在網上開一「博客」(blog,亦即部落格),所以將來有些文章可能就會放到這兒,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那兒檢索。
在新浪的博客,才剛掛上幾篇東西,便有一人留言說前兩年在四川內江師院讀書時曾聽過我演講,令我大生感懷。內江乃張大千故里,那年我去內江,恰是中秋,皓月冰輪,桂子飄香,演講出來,與林信華、郭冠廷坐太白樓上玩月,又到江邊坐談至午夜三時許。持螯酌酒,清韻獨絕。如今此君說起,著實憶念。
但最有趣的回應還不是這個,而是一人來說:「看來你經常旅行,要打折機票嗎?請與我聯絡……」看得我哈哈大笑,果然網路世界商機無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