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安魂》与《天上见》

标签:
杂谈 |
分类: 原创评论 |

此生此世,一个单个的、孤立的原子生命,来到世界所见到的所有一切,可能都是命中注定的。你来到这里,而不是来到那里,也是一种刻意的安排吗?人生的路有许多分叉,为何你偏偏选择了现在这一条,而不是另一条?每个人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都存在与此生此世,此时此刻。相对于短暂的人生来说,世界可能是永恒的。因为一个有限生命的个体不可能看透这么久远的世界和一切。你之前和你之后,这个世界还照样在运转,离开了谁,地球照样转。懂得这一点,个体生命的人就会懂得人间的所有缘分,包括《安魂》里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父子),也包括《天上见》里十岁的蒋小兰与离世前九十岁的姥爷的约定:“我们天上见。”这种爱从来如此,不离不弃,也让我想起九七年时的奶奶,八十六的奶奶,那一刻生死两扇门之间的攀爬和摇摆。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在面对生死这一人生极限时,其表达都会显得十分苍白。逝者还能听到,能看到——生者所做的一切吗?作家也有笔力不逮的时候,也有表达所无法到达的地方——比如《安魂》里后半部周大新写他儿子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生活,就只能是没有依据的凭空想象了。——活着的人,谁又能看到逝者所在的另一个世界呢?
人无法看透生死的边际,所以在人文历史和科学哲学之外,又有了宗教。宗教又是另一个角度来参透这生死,可能否参透,能否使活着的人获得更多精神能量?这一点,在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我与地坛》里又有体现。史铁生有着强烈的殉道者的宗教意识。前些日,我在北京德胜门附近的法源寺里,感受了一次礼拜堂里做礼拜的宗教洗礼。你对那些祷告一句也听不懂,但你不敢怠慢,也和别的信徒那样,很虔诚,很执着。人对活着的世界都不一定都能够弄明白,更不用说死后的世界。有人皈依宗教,只是因为现实的不如意,在社会里无法立足,只好躲到佛门禁地;还有人,也全然是什么也不顾,拜权拜钱拜物之外,内心别无一物,活得很空虚,嘲弄除自己以外的一切。这后一种人,容不得任何批评,但他可以批评你,甚至批评的入木三分,只是有人敢批批他,揭露他的伤疤,马上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了。就是说放下的人,不一定能放下,很可能只是做做样子,一旦侵害到他的利益领地,他敢和你来一个鱼死网破。《安魂》所说的就是,让人学会懂得珍视人间的一切缘分,即便父子之情,即便任何一种友好关系,都不是一劳永逸的,都要善待。而善待的前提是包容,比如《天上见》里九十岁姥爷对十岁蒋小兰的爱里就有这种呵护和包容,那就是此生此世,不离不弃。
人生成功又如何?周大新曾经有小说改编的电影《香魂女》,在国外获奖;后来,又有小说《湖光山色》获得茅盾文学奖。应该是,在文学意义上,他取得成功了。一九九五年,他调入北京。小说里写到九二年他在南阳有人给他算卦,说是西方和北方不能去。而他不相信。当他二十九岁的儿子周宁去世之后,他才痛不欲生,也就有了一系列假如——不来到人世间就好,不和孩子他妈结婚就好了,听了算卦那人的话就好了,假如那样,就不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子之痛了。这种假设,也是活着的人的一种无奈喟叹。而在蒋雯丽编导的近九十分钟的电影《我们天上见》里,没有《安魂》里那么多内心的纠结,但也一样有着深切的忧伤,深切的痛苦。尤其,九十岁姥爷离世之后,蒋小兰在墓地的画面,以及相关镜头的渲染和回望,都是一种人间亲情的深度展现。那种冷色调,那种特有方言的对话,那种姥爷离世之前扮演体操教练的刘烨女友小翠的死,就是一种命运步步惊心的提前预演。或许,真实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先兆,更不可能有任何的提示和预演,灾难就突然降临,往往在你没有想到的时候,它们会在人生的黑夜里狂欢。活着的意义,其实还是那份不离不弃的爱本身。成功固然好,能改变很多东西,至少让你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但是决非生命中所有的一切。支撑生命活下去的只能是这种大包容,大爱,这种不离不弃。
清明时节,有风在窗外鸣叫。你会想起过往的自己,总是有那么多抱怨。其实,很多时候,幸运之神已经眷顾了你,只是你不在意。通常人们对得到的一切都不在意,总是燃起更强烈的欲望,事事争先,步步赶上。其实,很多时候需要的是一种平和,一种超然,一种珍惜——对身边所有的一切怀有的感恩之心,你才能持久,才能活得健康、快乐。那些在天上爱我们的故人,一定在时时刻刻望着我们,关注着我们。《安魂》所安抚的不仅仅是逝者的灵魂,更是安抚的是安抚者自己的灵魂,生者的灵魂。《天上见》则是另外的一曲《安魂曲》了,在画面和音乐之外,有了更多延展的空间。蒋小兰通过蒋雯丽的镜头语言复活了,复活的是长大成功之后蒋雯丽那不同于高尔基《童年》里的童年记忆。记住,每一个活着的人,是你生下来需要这个世界,而不是世界非得需要某一个具体的单个原子人。基于此,你活着,就要珍惜此时此刻,珍惜与人世间的这种缘分,珍惜爱,才会有不同于世俗的超然境界。即便无法超然,但至少你会明白,你需要的是什么,你不需要的是什么。你只是活在了这个时代。主流非主流与否,身份地位高低与否,富贵或者成功与否,都不是你想决定就能决定的,你能决定的就是此时此刻你现在的心情,你能决定的就是此时此刻你对待身边所有人与事的态度。改变自己,先从改变心态开始吧,先从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开始吧(说到这里,怎么就有点于丹那讨人嫌的高高在上唠唠叨叨的劝诫式口气了),该打住啦,就此打住吧……
前一篇:开局与落点:《爱情银行》观影记
后一篇:[转载]散文百家〔曾绳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