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子:人生若如初见

标签:
文化 |
人生的旅途中,有许多偶然性。熟悉和陌生只是一种状态,有时二者之间是在转换的。有时,你和某个人的关系,更多缘于一种内心的交集,缘于一种情感的共鸣。
你不迟不早,走得快慢,你所选择的时间和走的路段,你在向前还是向后。而还偏偏就是他(或者她),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在命运的演化中,活动变人形,所以也就有了这人生的奇遇。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你方唱罢我登场。人生大戏里,反反复复留在记忆里的,最终还是停留在初遇时候那灿烂的一刻。回眸一笑百媚生,说得就是这个初遇的感受。
林歌的纪实作品《只有香如故》展现了活跃在民国时期的著名武术家万籁声祧妻陈静芳的坎坷一生,其中两人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1944年,19岁的陈静芳(当时还叫陈其秀),刚刚在永安体育师范学校做事,就与万籁声不期而遇了。63年后,陈静芳仍然能够记得万籁声当时穿一身深灰色的西服,足见初遇的那一刻,他们内心已经有了情感的交集。
陈静芳的外祖父是旧清举人,做江苏泰兴县知府。陈静芳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9岁那年,外祖父去世,随即与父母到了河南郑州,后因战乱全家被迫到湖南衡阳。她又随父亲到了江西,之后,又上国立音乐专门学校。陈静芳所有之前的这一切,似乎都是为和万籁声的相遇做准备的。
从那时开始,这粒情感的种子就深深扎下根来,一直影响了陈静芳一辈子。而万籁声之前在北京国立农业专门学校一边上学,一边跟着武术家杜心五(曾担任孙中山的保镖)习武,后来一直为中国的武术事业奔波着,辛劳着,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这个世界上,所有爱情的美好都是驻留在初遇的那一刻。很多的经典故事,都无一例外地贯穿着这一主题。在美丽的华清池畔,唐明皇李隆基初遇杨玉环。美人的回眸一笑,立马让六宫粉黛颜色全无。贾宝玉初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何曾见过。杭州西湖,白素贞初见许仙,急雨中借伞同船。祝英台在杭州书院第一次看到梁山伯,她叫他:“梁兄。”
人生,初见时的美好,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磨蚀。虽然,日子一天天过,过往的场景也渐渐不再,但林歌笔下的女主人公陈静芳,却是那么让我感动。初见时的情感交集,到头来也许会再次分开,甚至由于时局的突变,主人公的命运大起大落。在这种时候,选择有时确实是让人觉得十分无奈和伤感的。
时间是这般无情,一个出身于大家闺秀的旧式小女子,却是这般执着,这般坚强。过去毕竟真真切切地发生了。他就在你心里不远不近的地方,爱着你,牵连着你,也折磨着你,影响着你。
林歌对我讲起这个叫作陈静芳的老人刚刚离去时的一些情景。那种力透纸背的真切,那种矛盾交织的炼狱,已经把那些过往主人公的表情在纸上清晰呈现。
林歌认为,生命的价值,只是在后人的记忆里,更确切地说,是活在后人的文字和影像里。正因此,明白事理的陈静芳老人才认真地活,认真地爱。这也就足够了。
读林歌的《只有香如故》,我一直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陈静芳老人其实依然还活在19岁时和武术家万籁声初遇的那一刻。
那种初遇的美好感觉一如四季如春绽放的花,热烈,温馨,自然,真诚,清澈,美好。
人生若如初见,陈静芳老人一直在艰难中充满着爱的信念,活得那么执着,那么平和,那么有尊严。
“莫恨香消雪减,终须信:扫迹情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是香如故”,那种味道,一直弥漫在天地间,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