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兵:中国作协2010年新春联谊会侧记

标签:
杂谈 |
一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协会新春联谊会,一般总是在临近年关的腊月将近举行。收到请帖时,已经浓郁着新春的气氛。这么多年了,一直坚持年年参加作协这样的联欢活动。毕竟,在城市里也不经常与人来往,在这个场合里,多半会意外地碰到一些很少见面的老师和朋友。
和往年一样,依然在北京饭店C座1层的金色大厅,那里差不多容纳一千多人。不到下午两点,大厅里已经聚集了来自城市各处的各色人等。这些人的身份,多为在京的中国作协会员,还有中国作协系统离退人员、以及相关家属等。金碧辉煌,颇有皇家气象的宴会桌摆满整个金色大厅。
作协领导早早到场了。在陆续的来宾人流中,作协的掌门人铁凝,已经在主席台附近的门口与一些来宾在交谈合影。前两任中国作协主席茅盾、巴金。是李冰书记也在忙碌,联欢一开始,就在主席台上自始自终地主持着节目。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现在是作家出版社的头儿,也来了,演出时很活跃。放眼大厅,感觉到以作协为中心的文学圈还是一派欣欣向荣啊。你看,来了没一会,四周的空桌都被随后的来宾坐满了。
所在的桌子编号是27号。后来,看到鲁院何振邦老师和作协雷达老师在后面的57桌,一直没看到,听腿快的记者朋友说,他们在那里。和雷达老师打了个招呼。雷和何两位评论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驰骋文坛了。进入新的世纪之后,文坛出现分化,一块是主流文学刊物,一块是是市场化的出版运作,一块是网络写作,可以说各自为阵,互不相让。但也有互相靠拢的苗头,比如鲁院接连两次举办网络作家培训班,网络作家也在传统媒体上也有了诸多亮相的机会。文学的互动,加强了不同媒质之间的写作,使得代际写作有了融合的某种可能。
这个联谊会,作协企图就是把这些老中青的写作人招集在一起,有了某种整合的象征意义。当然,不是个体写作者完全放弃立场,而是在保持个性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求同存异。这个愿望是很好的,大家在现场能感觉到铁凝主席的良苦用心。在欢快的迎宾曲中,领导例行的讲话是必要的,然后是表演节目。
今年的一大亮点是作协合唱团成为主打。往年都是二炮文工团的专业演出,而今年作协书记李冰主持节目,第一个节目大合唱的演员都有相关的作协领导。铁凝也在大合唱的前排队伍里,后排有鲁院院长张健等。大合唱的两首歌是《共和国之恋》和《爱我中华》,倡导爱国主义。随后,《人民文学》的马小淘和《民族文学》的石彦伟配乐诵了诗人雷抒雁的作品《最初的年代》。作家出版社的贺平表演了印度拍球舞。《人民文学》的崔道怡、李敬泽、马小淘等配乐朗诵《人民文学的丝绸之路》。
和往年一样,中间伴随抽奖,我的奖号607,一直等到结束,都没有抽到。大家都在这种联欢的气氛里,充满笑颜。身旁的记者朋友李强,成为专职的摄影师了。他的价值好多万的专业摄影器材,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期间,他给我和铁主席和李书记拍了一些合影。旁边坐的张骁尧和李娜,据说是央视东方时空的。对过,一个年轻妈妈带着一个8岁的活蹦乱跳的小女孩,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名叫邵女。小女孩脸蛋圆圆的,挺可爱,听说在网上还有自己的博客。后来,看到天津的青年诗人孙继祥。孙和我交谈一些彼此熟悉的人和事。
接下来,女声三重唱《山楂树》,演唱者是作协合唱团的宋新月、徐影和顾瑾。随后,是女声小合唱《太湖美》。北方女孩要演唱出南方女声的韵味来,着实需要一番功夫。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施战军,演唱《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最后节目是舞蹈《天路》。一年一度,也就来这里凑一次热闹吧。某老感叹地说,作为作协会员,最重要的还是作品。没有作品不行,没有作品没人搭理你。当然,这个场合,也算是文坛的一个表象吧。身居其中,迎合的态度,也是一种活法;置身物外,跳出热闹的圈子,板凳能坐十年冷,也是一种活法,比如路遥,比如高行健等。可是现今这个时代需要短平快,需要立竿见影。人总是很矛盾,很多时候愤世嫉俗,很多时候悲观厌世,在入世和出世之间摇摆不停。
不管怎么摇摆,一年确已过去,新的一年又来到了。焦虑是有焦虑,压力是有压力,但只能凭着生活温水煮青蛙的惯性向前走,不走也不行,否则被淘汰,被罚出场,那就一步赶不上,或许一辈子就步步赶不上了。随着人流走出了北京饭店,人让东长安街的冷风一吹,就猛然一激灵,头脑轰地一响,仿佛被谁击了一掌,站立不稳,定定神,再辨辨方向,才让步子加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