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序关于石舟的评论(李迎兵转发自“中阳在线”)!

(2006-04-20 19:56:18)

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作者:康 序

2005-10-17

 

一式塑封的平装,蓝天白云,远山绿草,天与地融在一起,自然纯净,简凝,真朴。《石舟小说自选集》三卷共九百页,六十七万字码,隆重出版面世。三卷三个名字:《朋友》、《瓶魔》、《白天》,其中《白天是》石舟第一部长篇小说,这套列入中华作家文丛的小说自选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这真是巧,我一直认为石舟的所有小说充满戏剧手法和戏剧性色彩。在戏剧式的构思中,凝缩了石舟的现代人文情思。读高兴之余,爰记如下。

吕梁这块土地,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三十年间涌现了一批小说家、诗人、散文家和通俗文艺家,实在是个意外而又理当如此收获。小说家中,先辈作家马烽是个标塔,一部《吕梁英雄传》使吕梁知名于世,作品已堂皇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有目共睹。后承田东照、权文学、成毓真、刘维颖、王永泰等,他们绝大多数至今活跃在文坛,成果丰硕,影响颇大。又承石舟、常捍江、高丽萍、马明高、韩思中、李迎兵、李心丽、刘非等等,他们后生可畏,正当年华,有着旺盛的创作喷力,他们以渐渐成熟的个人风格,丰盈的文学创作实绩向世人证明:吕梁活跃着一群纯净而苦辛的文学精灵,石舟是这批人中一位优秀代表。

九十年代中叶,《人民文学》三位资深编辑崔道怡、王扶、李敬泽等被《吕梁文学》请来吕梁,书生意气,指点文学江山,一流的眼光令人尊敬。在专门召开的权文学、石舟、常捍江作品研讨会后,年轻的同仁李敬泽(现已是名震全国的文学编辑与随笔作家)跟我表达了几近相同的感受:“石舟的小说在构思上追索戏剧效果,选材精巧,立意颇高,有理想,有艺术,语言成形,是一位严肃而极有前途的作家。”当时我已看了不少石的小说,对李敬泽的评价很是服膺。

有一次,我问石舟,你最佩服的当代作家是谁,石舟脱口而出,杨争光。我问他佩服杨争光什么?石舟说:语言底蕴及风格。而且强调,在我所读的作品中,杨争光是绝对一流的,有时简直可以称伟大。我望着石舟的了断明快的执著,迅速回味他的回答背后包孕什么。也许,他的些小说如《陈叶》、《元年》、《问月》还真有杨争光味而又绝不同于杨争光几个产生影响的中篇。小说是千万不能雷同的,但小说家们在小说的万千情貌中,总是在追随着、印证着自己的文学审美之梦。杨争光是当今文坛实力派作家,石舟从杨争光的作品中所感受的东西,我肯定无从全部知晓。大致感觉,石舟和杨争光比,杨争光古旷苍劲中透出浑厚的陕西人文底蕴,铁血常在风俗画卷中稠稠流出。石舟则多呈现冷隽之态,目光常凝在生命不能随之轻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上。立意如铁树,情节如绽叶,以常感意外的结局收束情感如同巨硕红蜡点燃,理想之光在燎绕,冷隽地追诉,高幽地峻显,达观地描摹,尤其是前期石舟小说。石舟的近期小说,特别是长篇《白天》,则显示了风格明净、亮朗的一面。先时听说石舟在写长篇,说是一个像《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一样的作品,果然小说在两个农村高中生的自行车铃声中开始了。接着三轮车、大货车、吉普车纷纷亮相。主人公们是几个农村高考落榜返乡生,又是近族,又是邻村,家族之间的恩怨,改革时代的磨练,新鲜青春的闪烁,文化传统的奔突跃然纸上。小说活生生地刻划了新时期华北黄土高原的沟壑村庄中一群年轻人稚嫩而活力逼人的人生追求,质朴而流亮冲动的生活场景,轻松读来,令人愉悦,令人回味,整部小说洋溢着新生活的纯净气息,是一部转型期力作。

新的小说气象必将来自新的人生感悟和鲜活的灵性开掘。石舟深沉而天真,执着而柔和,可以感动石舟的风物与人物依旧很多,完全可以与惹他深恶痛绝的世象人心在量上持平。石舟还会以文学的独特形式去演绎生命的几大元素的奥义,比如第二卷《瓶魔》以十五篇小说集中写了人们的不同死亡情愫与形式,在文坛上自成一家。还会在“机关动物”题材上细磨细熨。还会潜心还原净朗的生活,串连成新的文学文本。

唐代有一高僧有言,云在青天水在瓶。讲的是佛间的实在。石舟有的就是这么一份实在、本色,有的就是这么一份恢宏与超越。石舟与小说,今生很难分开,云是云,水是水,云水之间实实在在,清清亮亮;云非云,水非水,文学之水经生活和语言的蒸腾,又变成迷朦而诱人的云之精灵。

(作者: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离石四中校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