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之漫笔》点评 http://stone8765.3322.net/images/xxb1.gif
一审:李迎兵 意见:拟发《散文天地》
多少年来,国人总在一种积重难返的文化心里主导下谨小慎微、察言观色。如果没有了微观的小我,没有了一个说真话和自由创造的机制,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永远也不可能繁荣富强的。
我们听到了太多的虚假谎言,而且千千万万的人们都在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甚至国人的奴性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鲁迅时代便是一个明证。
在当年那样的高压环境下,鲁迅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异数。在他活着的时候,一直背负着被官方通缉和封杀的危险。直到今天,鲁迅仍让许多人汗颜。
《(灯下漫笔)之漫笔》敢于直指中国文化的“羞处”和“软肋”。虽然,不无偏颇之处,但作者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
二审:孟翔勇 意见:退回
作品只是反复强调了论点,缺少有力的事例佐证。
鲁迅时代和今日之中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针对一个人的奴性好谈,论说一个民族的奴性要慎重。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劣根性(比如就一个民族而言日本人的奴性更强些——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不希望文石接受),看问题要注意不绝对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