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喜欢喝的经典58就是在滇红集团茶科院里创制的,而带头创制这款新品的人就是该院的院长张成仁先生。应某杂志之邀,2016年5月24日下午,我对张成仁先生进行了专访。 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聆听。张成仁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从基层员工到茶科院长,始终坚守在滇红茶的种植、生产和研发的工作战线上。他热爱茶叶事业,尽职尽责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是一个青春朝气的团队,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业务上精益求精的员工,也才有经典58到中国红等系列产品,也才有1000多份种质资源,也才有滇红集团继续发展的后劲。 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是整个茶科院的重头戏。茶科院的前身茶试站建成之初,最主要的工作也是茶树品种的选优收集和保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茶科院共收集茶树种质资源1000多份。这些种质资源包含着国家认定的一些品种,其中还有来自印度、斯里兰卡与格鲁吉亚等国的种质资源。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一些频危的野生茶树资源,有些资源因为气候或其它原因无法活到现在,但在茶科院的种质资源库里,仍然有这些资源。现在,许多前来凤庆参观的茶人或茶商,都会到茶科院里看看,实际上有1000多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基地已不多见。 2000年前只有茶树种质资源66份,现在达到1000多份。这些茶树种质资源的得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吃苦精神,有时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了一份种质资源,茶科院的同仁都付出了很多很多。 张院长告诉我,作为企业的科研部门,新产品的研发很重要,只有通过创新研发新产品引领红茶消费,扩大消费市场,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经典58的辉煌已经过去,中国红的荣光也属于历史,只有与时俱进,跟进市场需求,才能使茶科院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张成仁院长的雄心,我想也是他带领的团队的目标吧。 就我个人而言,过去一直都是喝绿茶,越绿越好的那种,只到经典58诞生,我才渐渐爱上滇红茶。我有亲友在外地州工作,每年都会让我给买一些滇红茶寄过去,而买得最多的就是滇红集团生产的经黄58。我不是滇红人,但我常以写滇红歌颂滇红引以为荣。 也就在这块茶树种质资源地上,2007年,在院长张成仁带领下,他们开始试制中国红。一经推出便供不应求,原因是,中国红让红茶华丽地进入了茶叶高端消费领域,让人们对红茶的认识和品位耳目一新。 我还在想,当年中国红一炮走红的情形,那是茶友们遇见都会说的话题:你有中国红吗?什么时间到你家喝你的中国红去?结果是什么好茶都拿出来了,就是不见中国红。因为不是人家舍不得拿出来,而是中国红太贵,主人怕喝了也是浪费。 是的,中国红就是红茶中的新贵,喝着是有些奢侈了。“未尝其味,先闻其香”的先声夺人之势非常容易虏获人心。这款茶在挖掘传统工艺基础上,嫁接先进清洁化生产技术,精选凤庆高香型大叶良种鲜叶原料,自2010年上市以来,中国红以每公斤6000元左右的价格成为滇红茶界身价最高的茶中珍品。 如果说,红典58开创了滇红的新时代,那么中国红则成为滇红茶的巅峰之作。 红茶香气的秘密,在于品种。种茶、制茶二十余载的张成仁院长对红茶情有独钟,他说,对于一个茶企来说,茶树的种质资源是研发新品、改进技术的力量源地,而不是随意拼配,任意添加的,那样只会给整个红茶产业带来灾难性后果。 每年3月开采春茶到10月封山的半年时间里,张成仁院长每天都会到茶园走走,除了关注茶树的生长情况,也为寻找制作新茶的灵感。一年下来,张成仁院长的制茶试验少说也有100多次。 即便这样辛苦,张成仁院长还没试完茶科院的500多个茶树品种。制茶无止境,张院长说,只要他还在茶科院里一天,他都会想着如何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采访要结束时,张成仁院长告诉我,成绩是大家的,是同事的,是滇红集团的,如果没有滇红集团给的平台,也不会做成什么。2012年公司给了他突出贡献奖,2015年荣获县级劳动模范,今年又荣获市级劳动模范,他说,他满足了,社会给了他这么多,接下来的事是带领团队继续创新,做出新的成绩。 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张成仁院长一再强调,除了新品研发,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他们还要把好食品安全关,这样,消费者才能喝上放心的滇红茶。 我喜欢喝茶,喜欢喝安全的茶......
2014年12月31日,滇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滇红的又一个新高度。滇红茶制作技艺植根于老一辈茶业专家的精湛技艺,坚守“做茶积德”的信念,深受广大茶人喜欢,在促进人类身体健康,养生保健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采访顺利完成,祝滇红茶科院开创新业绩,做出新贡献!同时也感谢张成仁院长,百忙之中给予的支持。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