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与融合
(2009-11-25 11:03:08)
标签:
客体关系理论心理咨询杂谈 |
分类: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痕迹 |
最近做的几个案例让我觉得我越来越偏好客体关系理论的治疗方法。个案泾渭分明的好与坏、对与错、应该还是不应该,让我一次次想起《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一书中的一句话:好与坏的和解以及这两者最终的整合是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个案要停止通过病理性的互动将自体坏的部分分裂出去的举动的话,那么首先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被认为是“坏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去拒绝和抛弃。好与坏能够共存这一事实使得“坏”能够作为自体完整的一部分而被接受。
同样的意思又在中国最伟大的一部专著里体现出来,那就是《易经》。没有阴就没有阳,阴阳永远无法分开。不仅如此,阴还可以生阳,阳还可以生阴,阴阳可以相互转化。
歌德在他的名著《浮士德》中借用司芬克斯的话描述恶魔靡非斯特:
你对于善人和恶人都是必需,
对于恶人是伴侣,任意胡行,
而两者都使宙司大神高兴。
为什么要高兴呢?歌德又借上帝之口说道:人们的精神总是易于驰靡,动辄贪爱绝对的安静,我因此才制造出恶魔,以激发人们努力为能。
咨询的过程就是看清自己“好与坏”分裂的状态,以及自己如何在用自己“分裂”的模子在看待这个世界、制造新的分裂。看清之后,最终会慢慢趋于整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