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阅读心理咨询 |
分类: 在心与书之间穿行 |
1,《直面内心的恐惧》,详细分析了四类恐惧的起因和表现。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最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那正是恐惧在我们内心结着厚茧。它源自每个人的童年,又控制着我们的现在。
小孩在幼儿园或小学交不到朋友,像个局外人或独行侠;青春期的半大孩子不热衷与异性交往,整天埋首书堆中;青年时期的人生观一片晦涩,独自苦思生命的意义:这些都是形成分裂人格的警讯。
幼儿初次体验到喜爱或拒绝,被喜爱或不被喜爱,取决于母亲看他的眼神,如何接触、对待,怎样与他相处,即使最细微的事情,幼儿也以他的灵敏来捕捉印象。与母亲之间愉快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价值无法估计。但母亲的过度宠爱和拒绝都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忧郁人格。
具有强迫性格的人努力尝试把情感置于“手掌心”,使之处于自己能控制的情况。他们觉得感情根本不可靠,过于主观、摇摆不定,又容易消逝。炽热的情感更不可信,飘忽无常且不理性,爱上一个人等于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因此他们在付出感情时十分悭吝,不轻易流露感情,也不太愿意体谅伴侣。他们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冷静和清醒。
歇斯底里的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把性当成提升自尊心以及操控伴侣的途径,不像强迫人格逼迫伴侣,歇斯底里的人在性活动中体验自己无穷的魅力。歇斯底里的女性会滥用性,答应形同施恩,拒绝有若惩罚,把性当成一种威胁的手段。
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2,《诊疗椅上的谎言》,对有一定咨询基础的咨询师应该很有帮助。
3,黑泽明的《蛤蟆的油》,是黑泽明的自传。从大导演黑泽明的人生经历中,学习人生的智慧。
4,印度哲学家奥修写的《庄子说》。打动我的一句话是:要去改变一个疯子,你必须学习他的语言,你必须使用他的语言,你必须降下来。如果你继续站在你的高台上,那么就不可能有交融。
最好你自己显得笨些,那么人们就能够享受你,然后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你就可以帮助他们改变,而且他们还不会反对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