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参加妈妈成长小组的活动,感触颇多。每位妈妈因为各自的成长经历不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自己的未完成情结,所以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其中一位妈妈初中毕业时学校推荐上了中专,没有经历过高中和高考,虽然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研究生文凭,但是那段缺失的高中却成了她一生的遗憾和隐痛。她很羡慕别的同学学过历史和地理,虽然很多上过高中的人几年后都遗忘了所学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但对她而言,那似乎成了文化的代名词,她总是耿耿于怀这些知识的缺损,哪怕研究生课程也无法弥补。
只要听到哪个朋友的孩子要去读中专,她马上出来极力反对,似乎和她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她告诉别人,即使高中成绩再差,那段经历也是非常宝贵的。她的高中未完成情结使她把高中的重要性放大了N倍。
对别人的孩子尚且如此,对自己的孩子就可想而知了。希望孩子从小就要成绩优异,考上好的初中,然后上好的高中,再上好的大学。只要孩子有一点没有达到她的预期,就着急焦虑,训斥孩子,孩子也必然会因为妈妈的焦虑引发自身的焦虑。焦虑情绪会降低学习的效率,这样就引起妈妈更大的焦虑,形成了恶性循环。
好在这位妈妈学了心理学,加上自我反省的能力很强,很快明白了自己对孩子的焦虑其实是自己未完成情结投射在孩子身上所致,孩子很无辜地承受了原本不属于她的压力。于是她调整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自由,不再为孩子没有到达自己的预期目标而耿耿于怀。孩子放松了,反而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大大提高。这位妈妈说到这些,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
她的这段心路历程,应该是大多数妈妈们都会经历的。但有的妈妈找到了从这个恶性循环里出来的路,而有的妈妈却陷在里面无法自拔,结果导致和孩子的矛盾逐渐激化,孩子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弱,甚至厌学和逃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如果妈妈们都能够分清对孩子的要求哪些是适合孩子的,哪些是自己的未完成情结强加给孩子,那么妈妈们也许就能充分享受抚养孩子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