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原来可以在水底过冬
标签:
动物冬眠解疑自然教育 |
分类: 边走边拍 |
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我看到的“奇异”景象,被权威人士界定是正常现象。
昨天,我就“癞蛤蟆是否在水中冬眠”咨询了博物苑自然部的居主任。居主任说,癞蛤蟆一般是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在泥土中冬眠,但是在水底过冬也很正常。水底的温度比外界要高,而且是恒温环境,适宜蛤蟆等休眠。由于冬眠时新陈代谢降到最低限度,皮肤也能参与呼吸,所以在水底冬眠的蛤蟆虽说是两栖类,但也不会像我想象的那样,需要到水面上来呼吸。
在给居主任打电话之前,我已隐隐感觉自己的“发现”其实再正常不过了。昨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问我前一天背着相机去干嘛了。我把情况跟她说了。她认为那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并说她过去看到过人家冬天捞鱼虾时也会捞上来冬眠的蛤蟆。只是我觉得妈妈的说法不够权威,一定要找专家问个究竟。
居主任在给我作“科普宣传”时,提到林蛙是必须在水中冬眠的蛙类。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篇讲林蛙的文章。晚上回家后立刻翻找杂志,找到了这段描述,“当气温降至10度以下时,林蛙便陆续从山上向山下转移,进入水中越冬。当河水结冰以后,在水下散居休眠的林蛙逐渐向深水区、暖水区集合,互相抱团熬过漫长的寒冷季节。”这和我看到的那团蛤蟆很像。
对这件事,不能说是我孤陋寡闻,我看过不少自然类的书刊和纪录片,在女儿眼里还是个“动物专家”。可是我难过的是,记忆力衰退得厉害。以致于我常常不得不把我刚刚学来的知识马上灌输给女儿,希望她记住,一来让她长些见识;二来帮我记忆,在我需要的时候“反哺”我。
我还没有老,却已经把女儿当作了拐杖,记忆的拐杖。
转载:动物冬眠的秘密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人们观察了若干种动物冬眠,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现象。
冬眠的青蛙
http://x.limgs.cn/xkimgs/2009313111922254.jpg
冬眠的巴西龟
动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蜗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壳密封起来。绝大多数的昆虫,在冬季到来时不是“成虫”或“幼虫”,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进行冬眠。熊在冬眠时呼吸正常,有时还到外面溜达几天再回来。雌熊在冬眠中,让雪覆盖着身体。一旦醒来,它身旁就会躺着1~2只天真活泼的小熊,显然这是冬眠时产生的仔。动物冬眠的时间长短不一。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东方旱獭和我国的刺猬,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苏联的黑貂每年却只有20天的冬眠。
动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与此同时,生殖腺却发育正常。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食欲更加旺盛,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
由此可见,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陈代谢却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催眠疗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
和我们人类一样,动物中的鸟兽都是温血动物,那么冷血动物昆虫又是怎样熬过漫长的冬季呢?许多冬眠的昆虫会不会冻结呢?
http://x.limgs.cn/xkimgs/2009313111922418.jpg
冬眠的蝙蝠
昆虫学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终于查明了昆虫越冬的部分奥秘。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散热器结冰,人们要加入防冻液。昆虫竟然也会采用相似的办法,在严寒的冬季保护自己。在冬天,昆虫要保持活动,不被冻僵是至关重要的。活的组织一旦被冻结,膨胀的冰晶体势必使细胞膜受到破坏,造成致命的创伤。当细胞里液体不足,不能保持维护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时,即使没有完全被冻结,也会造成死亡。那么,昆虫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它们主要是靠降低体内液体的冰点,从而提高抗寒能力,办法就是产生大量的“防冻液”。
昆虫是怎样制造防冻液的呢?天暖之后又怎样将防冻液除掉呢?为什么要除掉防冻液?这些问题直到现在仍找不到答案。
值得补充的是,科学家们又发现,蛙类也会自制防冻液。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将许多青蛙冷冻起来,5~7天后,再慢慢地使之解冻,这些青蛙解冻后依然活着。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人们在防冻剂中常用的物质:丙三醇。与昆虫相似的是,到了春天,这些青蛙的液体中再也找不到这一物质了。
至今,人们尚未能完全揭开动物冬眠的奥秘。但是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已经认识到,研究动物的冬眠不仅妙趣横生,而且颇有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