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教梵音洞道场观世音菩萨普陀山 |
分类: 地 |
再一次回到普陀山,再一次为“南海圣境”而惊叹。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海天佛国”之称。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而驰誉中外。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秦朝时就有佛事活动,千百年来深厚的宗教文化使普陀山成为一方钟灵毓秀的净土。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有诗云:“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最早的寺院建于公元九一六年,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香火日盛。人们把“寺院、奇石、金沙、潮音、幻景”称之为普陀山五绝。
普陀山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圣者,所谓“观世音”,其意是“有威力护视众生者”,而“菩萨”的定义是指能上求真理,下济众生的人。观音结缘四海,其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贪是贫的因,贫是贪的果;舍是富的因,富是舍的果。这句话告诉我们宿世所做所为,今世所得所用。
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使普陀山四海尊崇。
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构成普陀十二景观。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曰陀。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登上石顶,环眺山海,实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如插入普陀洋,风起时惊涛拍崖,潮声撼洞,昼夜轰响,宛如擂鼓,称“惊鼓擂”。在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称梵音洞。
梵音洞气势磅礴,危壁陡峭,为梵音洞观潮最佳处,佛阁下曲屈通大海,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如龙吟虎啸,日夜不绝,闻之者无不惊心动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山西的五台山:大智文殊菩萨的道场;
四川的峨嵋山:大行普贤菩萨的道场;
安徽的九华山: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
浙江南海普陀山: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