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怀一份书桌坡坎飞鸿踏雪朝阳四十岁 |
分类: 人 |
通往四十岁的情怀
老同学聚会聊天,有人突然提起年龄,可能是点中了要害,大家互相对视,恍惚间出奇地安静,都是三十到四十之间的人,心存忌讳,一时显得出奇的郁闷。片刻之后,大家开始感叹,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被一页页地翻开,往昔的情怀宣泄而出,那过往的苦旅以及奔涌而来的岁月,如天际的流星,在通往四十岁的天空光耀而寂寞地划过,留下淡淡的印痕。
总感觉四十岁还很远,总感觉还有一些可以张望等待的时间,但生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如过隙之驹,就这样不知不觉逼近了一个让人陪感沉重的年龄。
我今年三十有几,是一个过了而立之年、未到不惑之年的尴尬年龄。在这一年里,我经常会莫名其妙地感到惶惑、烦躁或寂寞,人们常说“40岁是人生的开始”,我想指的应是人生转折吧,有人从此舞剑长歌,春风得意;也有自此落定红尘,随波逐流。两种人生结局在四十岁犹如一道分水岭,将生命历史性地划分着两个不同的时代。立在这成长的坡坎上,让三十几岁的我有些莫衷一是、有些茫然失措。
几个月前周末的一天早晨,初春的阳光透过窗台的文竹洒在书桌上,我在书页上抚摸着这细密温暖的光芒,感受着我生日里这个金色黎明,我在这份宁静中显得有些怅惘。想起孩提时牛背上的玩伴,小学时砖砌木板桌上的嬉戏,中学时赶露天戏场朦胧的情绪,再往后就是写诗写情书时天地唯我独尊的英雄气慨,那些飞扬而张狂的日子依稀就在昨天,那时的我自觉富有,将这样的生日、这样的早晨、这样温暖的阳光肆意挥霍。
坐在桌前我有些发呆,一晃三十已过了,在这个年龄的关口,这样的窗口,我只有回忆吗?但就是这样的年龄,我在窗口回忆过去,是不是太过早了一些?我自反省,当然如果再回到三十岁前,我想我也不可能再有曾经的豪华理想了,但可怕的是,我已经习惯了——习惯了这个年龄随波逐流的习惯。人生其实就是这样,小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到老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也许四十上下时的觉悟就是看不见山水吧。
窗外的朝阳如一道幕布正徐徐拉开,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在通往四十岁的天空里,斗转星移,人非物是。回望这人生的夏天,透过千山万水,看家乡日渐苍老的兄长,已然酷似当年的老父亲,眼角的皱纹如刀刻斧劈般道道刺目;遥远记忆里的叔叔们,已如故去的爷爷步履蹒跚,满头银丝雪染般触目惊心;而此时的我,在这个已而立而仍不惑的窗口,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抽烟,什么时候在淡淡的烟雾中开始品味人生。一切的一切,那样匆匆,那样从容,那样无能为力。时钟的轻响如这朝阳里滴落的雨露,静静地落地消失,但却一声声地扣击着我通往四十岁那脆弱的神经。
有一些感受也如密云下的山影,时隐时现,虽然有一些峰峦偶能看清,但即刻又会变幻模糊了。三十几岁,不是少年,可以好奇地幻想;不是青年,可以登临疯狂;三十几岁,而立年之外,有过挫折下的成功,也有过昂扬上的失败,养晦为韬光,参悟乃本能,恝置执着而养性。虽心里的芜草渐长渐生,但修理剪辑尚未能成型,表现为一种亚成熟、亚健康的状态。此时也有如四十岁,有了生命的第一次觉悟,遇事练达,心胸豁然,有超脱的蓬勃姿态,也有宽厚的成熟皱纹。虽然未必雕琢成玉,但磨砺之下也有了一缕光亮,有了一份释然。就是面对失败和挫折,也有了几分底气,历练之中更多表现的是沉稳,更多体现的是波澜不惊。
有人形象地说:四十岁前,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四十岁后,才明白自己不能干什么。四十岁前,学习书中道理;四十岁后,颠覆书中道理。这,即所谓“四十而不惑”。我不知道惑与不惑的标志是什么,但我知道在通往四十岁的天空下,惯看春风润物,敛尽夏日情浓,恬淡了春花秋月,历练了闲情雅致,在明白能与不能的颠覆过程中,我在通往四十岁前的这个窗口前朝阳下,仍旧看到一种美丽。我突然有种醒悟,虽然我不敢肯定这一刻是壮丽还是壮烈,但我深深地感动着----起码,这里我还留有这四十岁前的人生信念。上善若水,厚物载德。这才是四十岁的境界。
我知道四十岁的窗口仍然会有朝阳下细密的阳光,仍有书桌上随意打开的书籍,仍有这样张望期待和不再落寞的眼神。“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既然走过,爱过,体会过,又何必执著于那些痕迹?的确,在通往四十的天空下,有如走在夏初的河床上,虽然没有春华秋实的繁荣,但那一份清凉的感觉,足以让自己的心生动而充满暖意……
让正在向四十而冲刺的人,在四十这道宿命的门槛前,每天都能感受这生命的朝阳,在生命中这灿烂的季节,用勇者的勇气,智者的智慧,完成这至高至上的历史性跨越……让即将到来的四十岁在波涛汹涌中搏浪前进,在风雨兼程中一往无前。因为,在这朝阳渐退的书桌前,我们会懂得,褪失的今晨不复再有,眼前绚丽的也会一点点地消失,只有此时,哪怕手握着的是这短暂的光芒,哪怕享受着的是这片刻的生动,我们也会拥有一份美丽----这才是我们通往四十岁的幸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