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顶福地耕田山下韩信抱犊寨 |
分类: 地 |
山顶上的声音
按说抱犊寨我去过两次,两次都是到西柏坡朝圣时顺路造访。第一次是五年前,当时因为喝了一些酒,加上头天夜里与朋友玩牌至深夜,有些疲劳,所以走至半山便折回了,因为没有上山寨,所以一直遗憾着。所幸的是,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得以重温革命圣地,就又有了上抱犊寨的福气了。
抱犊寨面积方圆600余亩,因其风光独特奇异,景色别致宜人,被人们誉为“天下奇寨”。在导游的带领导下,我们游览了一些主要景点,如南天门、卧佛、韩信祠、点将台、环山长城、天门洞、牛郎织女家、五百罗汉堂、天堂街、仙人洞、连心亭等景观,穿越这天堂上的福地,游走这森列盘错的天上人间,我们真的有些留连忘返。其中天门洞、蛟龙洞石刻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抱犊寨原名萆山(不祥),传说是后魏时葛荣叛乱,老百姓上山避难, 因山险而难攀,耕牛不能上,便从山下抱小牛犊上山(养大后可耕田),于是人们取名为抱犊山。后金将武仙镇戍此地,在山上屯兵建寨,凭天堑而恃守,遂被改称为抱犊寨。另有说法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来此山上后,为耕种粮食,从山下抱犊上山故名。
抱犊寨足以让人称道的是它集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为一体。抱犊寨在太行山脉东侧,于群峦之中突兀而起,四壁刀削斧劈般陡峭,但山顶却势断平夷,天设地造般重开一方天地,且开疆辽阔,600亩肥沃之土,竟有 60米之厚,可耕田种地,赡养生息。
抱犊山因其雄险,易守难攻,自古为兵家要扼之地。汉淮阴侯韩信曾在这里“背水一战”,当年韩信伐赵,以二千兵力而胜赵国几万大军,在中国军事历史上留下了一个非常典型出奇兵而制胜、“以少胜多”的战例,至今抱犊山上还留有不少韩信屯兵时插旗杆的小石洞。
抱犊寨因其雄峻风光,古往今来,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登临而吟诵。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曾有“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之句。“抱犊峰岚瑞霭凝”,为此地绝妙景观。每当晨色微曦之时,新雨初霁之后,烟绕壁崖,雾缭峰岚,如天开画卷,美不胜收。清代韩国瓒有诗云:山抱城垣似保厘,层峦叠秀望迷离;云中丹井水三尺,峰上石田犊一犁;翠色最宜新雨后,岚光尽纳启窗时;朝朝放眼西山上,引出王维画里诗。元代刘因也曾写下了:乱峰西抱独峥嵘,合在仙经第一名;物外高闲真有意,当年险固亦堪惊;太行浓秀霜浣尽,全赵规模天凿成;珍重幽人留顾盼,封龙英爽未全平。
“自古名山僧占多”,抱犊寨同样不例外。但有所不同的是,抱犊寨还是著名道人张三丰成道涉足之福地。唐朝时有记载:“抱犊者,古有其名也,即道家谓之‘北岳佐命’是也,《名山记》以为福地之数,云可避兵水也。”清初张奇逢《题萆山胜概》诗中有:“瑶池硕果余盘,鹫岭玄机遍陇畴”之句,从中可以看出道教、佛教在此昌隆并存的景象。两教并存,为抱犊山留下了特殊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使抱犊山成为当地的一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
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为抱犊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在蛟龙洞、仙人洞、天门洞,至今完好地保留有自唐而至金元的佛像及诗歌、碑刻、对联。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石刻碑文遒劲雄厚,气势磅礴,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此外,古人留下的有关祈雨、观日、浏览、宴饮等方面的题记等,让抱犊寨无愧地成为集“雄、险、奇、秀于一体,佛、道、兵、儒汇一家”的重要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览胜之地。
从抱犊山上下来,重履山下平坦的回程道路,突然有种从天堂返回人间----两重天地的恍惚感觉。这人间烟火之外的绝壁之上,如天设神造般别开生面地捧出一方平夷之地,真乃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从历史曲折萦回的短歌长赋中,行走于这“天上”人间,如同走入一种美妙的幻境,与古人牵手同唱:荒荒怀古心,悠悠鹿泉路;不逢抱犊人,怅望青山暮。想来,这只能是山顶上的声音。
因为,抱犊寨不在人间,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