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厚载石钟山

(2006-09-03 23:09:53)
标签:

石钟山记

绝壁

兵家

一览亭

鄱阳湖

分类:

千古厚载石钟山

 

从龙虎山回来,夜宿九江,第二天一早就直奔石钟山。

        千古厚载石钟山

石钟山位于长江岸边、鄱阳湖口,面积相对较小(只有0.2平方公里),算是弹丸之地,但却如浓缩之精华,名贯中外。北魏郦道元,唐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近代郭沫若等都在此游历过,且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苏轼因一篇《石钟山记》而让石钟山一举名扬千古。

                   千古厚载石钟山

进入山门即可感受石钟山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兵家争锋的霸气,石钟山三面环水,如半岛,扼长江之滨,踞鄱阳湖侧,有“江湖锁钥”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沿着绿荫石极而上,穿亭过榭,一路可寻苏轼夜泊处、怀苏亭、绀园等,还可见清咸丰皇帝兴建的照忠祠,清军将领彭玉麟报恩慈林,亭台院落,明灭相对,缘山造势,风格各异,真个是“凌空险峭千重出,插地玲珑百态生”,让人迂回其间而迷返,回味无穷而欲穷究。又如诗云:“绝壁有岩皆起阁,归僧无路只乘舟”,独特的风光,让石钟山千古。

            千古厚载石钟山

驻立山顶“江天一览亭”,登山远眺,看鄱阳湖烟波浩渺;临风注目,睹长江滚滚东流。可谓“湖光影玉壁,长天一月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波涛汹涌,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浪花淘尽英雄。其江湖之间,清浊分明,水分两色,千古不逾。

              千古厚载石钟山

 

时值秋分,自觉感触许多,想来岁月更替,春秋几多,仍是“一湖明月一江秋”,真个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千古厚载石钟山

附苏轼《石钟山记》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空][石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亥欠]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上)穴(下)款]坎镗之声,与向之噌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日:「汝识之乎?噌者,周景王之无射也;[(上)穴(下)款]坎镗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千古厚载石钟山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李渤之陋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