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县有八十七个百岁寿星的七大秘密?
标签:
教育 |
长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山东掖县,又叫莱州,俺姥娘家是莱州。
莱州一县为什么有八十七个百岁寿星?
俺是西由公社的。过去的苦日俺过过。冬天屋里水缸都结冰,脸上生冻疮,吃饱米饼子,大葱。为什么每个村九十多岁的人很多?
俺总结有五条秘诀
1.
2.
3.
4.
5.
6。
杨佐君109岁、孙新廷104岁、范正花105岁、滕菊花104岁、于芝英101岁、李淑廷102岁……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莱州市人均寿命己达75.95岁,高出全国4.95岁;截至今年3月底,莱州共有百岁老人87位,占全市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十点一;80岁以上老人2.9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一,三项最重要的指标都明显超过了长寿之乡标准,被中国老年协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 称号,成为中国北方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跻身中国“十大长寿之乡”行列。
1.好风水。

2.吃海鲜,不吃炒菜。过去老人从不吃炒莱。油极少。
从前莱州人不吃炒菜,只吃海鲜。四十年前,梭子蟹六分钱一斤,冬天家家做蠏酱,一买就是几百斤喔。
海鲜杂粮搭配吃 饮食合理少得病
3.玉米为主食。
莱州人对玉米、小麦、花生、地瓜等五谷杂粮都不排斥,百岁老人几乎无一例外地喜好五谷杂粮。历史上,绝大多数莱州人以粗粮为主,近二十年来主粮结构有了较大调整,但人们仍喜食玉米、花生、地瓜等粗粮。
4.爱走路,爱武术。
“黄县嘴子,掖县腿子。”

5.
我会打两套拳:罗汉、炮锤,都是在这学的。印年画、扎走马灯也是在这学的。
莱州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老太太夹鞋样子的书,竟是《永乐大典》。
养生文化广流传
莱州人性格豪爽、为人豁达、心地善良、热情好客。莱州人自古以来有许多传统美徳。历史上的“孝顺埠”、 “姑嫂塔” 的传说和“仁义胡同”的故事流传至今;“家有一老,如同一宝” 的观念深入人心,如今的“孝德工程”在莱州也大见成效。莱州一对“橡树婚”老人携手相伴80年,被传为佳话;百岁老人马秀珍没有生育儿女,过继的儿子像亲儿子一样伺候她,儿贤媳孝,家庭和睦。
6。练书法。
这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写好字。掖县人练字的多,过去掖县毛笔全国有名,老头儿不爱下地,爱练字。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称为楷隶之极的魏碑——云峰山摩崖石刻蜚声海内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遗存源远流长。
7。有点自信。
老感觉特好。老人说:“一京二卫三通州,数了上海数西由。”还有:“南有苏杭、北有掖黄”(意为南方有苏州、杭州,北方有掖县、黄县——现在的莱州、龙口)之美誉。这儿的人自信心极强。
在北京也学莱州人,以活一百岁为目的:
1.
2.
3.
4.
5.
6.
7.
8.
9。
以上总结:多吃鱼、多粗粮、多走路、多自豪、多写字。五多是也!
好,祝您活一百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