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射--认同

(2013-09-30 17:41:42)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存在投射和投射认同的现象,当我们对某人的反应自己觉得有点奇怪的时候,就是说,我们面对一个人时经常会陷入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状态的时候,我们就该反思一下:这是我自己正常的反应状态还是我认同的对方的投射?当我们觉得生活充满困境无处的突围的时候,我们也该反思一下:这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投射?投射是构建自己主观世界的方式。精神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而不是对世界的客观反应,所以人脑中的世界都是构建的世界,也就是投射的世界,跟客观世界总是有着偏差。哲学上讲的实事求是,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只是努力的方向。我们价值世界构建过程就是对父母和社会投射的认同过程,认同了之后就不再分你我,会把对方的投射当成自己的反应。

    

   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成长,读书、高考、工作、赚钱······我们为了高考而读书,这是认同了谁的投射?其实对新事物的探究和对知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之一,为了高考而读书是我们的本意么?我们要赚很多很多的钱,我们要有更大的权力,我们至少要在城市里有个房子,在社会里有个位置,这些又是认同了谁的投射?

    我们生长在文化中,个人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我们认同了文化中的各种特质,成为一个“文化人”;但是我们的自我依然存在着,几万年得自我依然顽强的存在着,对很多人来说,这个自己已经成为“未知的自己:”了。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和人发生争执的人,一般情况下就算吃点小亏也就算了,从来不会和人吵架,也很少产生争胜心,一直以来我都是和平主义者。但是这种情况在和G住一个宿舍后有些改变,因为我发现我总是忍不住和G争执,争执的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又一次因为一起上课组织小组发言的思路不同,很激动的争执了一次,手中拿着饭卡都无意识的给捏折了,害的我花了二十块大洋重新办了张,心疼过后我还是反思:这是为什么呢?

    后来看了客体关系的书学到一个词,就是投射认同,大概这就是投射认同的心理机制吧。G同学,把她心目中周围的人都是有竞争性的,投射给我们,我们就按照她投射的关系模式——竞争,和她相处。以至于像我这种最最不爱竞争的人也产生了竞争之心,我们宿舍另外一个女孩则跟G同学不论从样貌外表还是学习成绩一直处在竞争状态,直到现在。

    根据客体关系的理论,我们应用的人际关系模式多是婴儿期都学会了的,像G同学,她家孩子多,她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母为生计忙碌往往顾不上孩子,这个排行老三的不起眼的瘦弱孩子靠什么引起父母的关注呢?靠与其他孩子相比竞争胜出。这是她从小学会的人际交往模式,在她看来竞争和胜出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关键,(这是无意识的愿望,本人往往意识不到),所以在她的世界里,她周围的人都是和她竞争的兄弟姐妹,而我,则认同了她的投射给我的角色,开始了和她竞争,这样就成为了我们关系的开端。

    因为我是个和平主义者,这种竞争的关系我相当不适应,于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想想明白,我们之间哪里出了问题,当我发现她的竞争性不只是针对我,而是她的一种人际交往模式的时候,我开始不再认同她赋予我的竞争角色,开始理解她的行为,并不再和她竞争。然后我慢慢感觉到了她身上禀赋的聪明才智以及所受的苦楚,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本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