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介绍了一个叫约拿·莱尔的老外写的《我们如何做决定》,让我隐约触摸到一些问题的答案,也多少解除了我的一些人生困惑。
人类一直把自己当理性动物看待,分析、权衡然后再决定,这些都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落在行动上的准则和步骤。但是,“神经学的研究发现,我们并非先天即理性的。哪怕当我们努力做到理性和节制时,情感冲动也会暗暗地影响我们的判断。”
在我们或大或小的脑袋瓜里,司职理性的只占小部分,由叫做前额叶的部分主宰我们的理性行为,它使我们人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其它动物,而经常淹没我们的情感海洋则发源自大脑的情感区域,两者相比较,前者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只是个后进者,远没有后者的进化时间长,而且据说前额叶一次只能处理处理7种变量,而我们的非理性大脑部分能够收集和运算数量惊人的信息,以至于“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知道那么多东西”。——这或许可以作为鬼使神差的注脚。
对于炒股的贪婪、刷卡和现金消费的后果、昂贵的酒与便宜的酒给我们的主观感觉以及一边嚷嚷减肥一边管不住自己嘴等等困惑我们的日常生活问题,实用派思想家利用现代神经学的成果,已经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答案的天窗。
这些问题的答案大都在我们意料和理解之中。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循着这些实用派思想家的思路,我们能否找到一把手术刀,来剖析那些纠缠我们的五花八门的困惑?或者,随着人类的继续进化,我们脑袋瓜里的理性部分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把情感逼到一个小角落,若真如此,这世界又将是怎样一副骇人景象呢?
话说回来,这篇书话也触动了我这颗脑袋瓜的前额叶和后脑部分,让我以科学的角度观照我的小世界、反省我的过往劣行。早年那个过着缺乏节制的生活的我,应该是让自己的后脑彻底掌控了,而今非昔比的我,前额叶还是那个前额叶,可是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实现了理性的跨越。
可见,除了前额叶和后脑,还有一个主宰,那就是岁月。
借助这些知识,我也隐约看见了那些熟悉面孔后面的构造比例。那些相识多年而又越来越理性和冷静的朋友,其大脑前部想必是已经强有力地控制了其余区域,才使他们表现得越来越无可挑剔。我的前额叶告诉我这是正常表现,可我的后脑却让我对那些面孔的感觉日渐迷惑和陌生。
简·奥斯汀写了本流芳百世的《理智与情感》,按照现代神经学的说法,我认为把这本书改名为《前额叶与后脑》也未尝不可。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立即解决或快速而恰当的决策
,这就需要可靠的计划、判断、决策和归因。为了有效地或成功地进行以上操作
,需要我们连续监察外部世界、注意相关的信息、搜集有用的信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
,最后向特定脑区发出恰当的信息 ,同时也要抑制向与此任务无关的脑区发出不必要的信息。以上这些功能被称为脑的“执行功能”。执行功能被认为是为了以灵活的方式完成某一特殊目标所进行的各种加工的联合运作
,前额叶皮层一直被认为是执行控制的重要结构。前额叶皮层损伤导致判断力、计划和决策能力下降
,被称为“执行障碍综合症”。在临床工作中
,医务工作者多检测前额叶病变者的记忆、智力等认知功能 ,但很少注意其执行控制功能。
目前已知的前额叶功能包括:1、记忆;2、判断;3、分析。4、思考;5、操作。从脑前额叶的功能可以看出,
它对人的思维活动与行为表现有十分突出的作用, 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并且还有平衡激素水平的功能。
通过对某些前额叶损伤的病例进行的研究表明前额叶在双语言语产生的词汇通达过程中和双语言语理解的词汇通达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抑制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