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模式探索
(2012-07-01 17:46:04)
标签:
杂谈 |
人体拥有两套复杂的运动神经网络;
a)躯体运动(随意)神经系统---是随个体的意愿运动的系统。例:举手的意愿传到中枢神经后,手便可举起。
b)内脏运动(不随意)神经系统---主要是控制内脏的机能如心脏、消化器官。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内脏运动神经系统通常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而我们之所以经常犯错,比如出车祸、放错东西的时候,就是因为大脑切换了模式。
有人把大脑功能区域分为两个如左脑、右脑,每一半球有四个叶;有人则提出是三个,如爬虫脑、哺乳脑、皮质脑,并且认为:“爬虫脑+哺乳脑”=潜意识;“皮质脑”=显意识。有的则把大脑分成:皮质层、边缘系统和脑干。还有各种各样的分法,尽管分类方法不尽相同,科学家们的实验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比较统一的认识是:大脑负责语言、思维的主要区域,与负责情感、想象的主要区域有着明显不同,也就是说两者基本不会是同一区域。
我认为大脑不一定分为左右两半脑,倒可能是上下两半脑,而两者之中一定有个连接地带,起着联结、平衡或融合其他两脑之间的关系。在大脑解剖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大脑边缘系统包括:杏仁体(情绪中心)、海马(记忆中心)、丘脑(所有知觉、情绪与思想的中转站)、下丘脑(调节体温、内分泌等功能)等等。在额叶与边缘系统中,夹着一个特殊的中立地带,这就是大脑的前扣带皮层,我称之为:中间脑或核心脑。
尽管大脑功能分法各异,我们还是取这种简洁的说法:左脑模式和右脑模式,以下简称左脑、右脑。
左脑特征:词汇性、分析性、象征性、抽象性、时间性、理性、数学性、逻辑性、线性;
右脑特征:非词汇性、综合性、真实性、类似性、非时间性、非理性、立体性、直觉性、整体性。
两个模式最主要的对立特征是:词汇语言(情绪感觉);分析判断(整体感知);逻辑推理(感性直觉);抽象符号(图像想象);时间线性(立体空间)。
进一步精简对比,就是左脑模式:词汇、抽象、分析、计算、时间(不是过去,就是未来);右脑模式:感觉、想象(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体验、艺术、此时此地此事此物(当下觉知)。
前扣带作为连接思想和情感的中间地带,在两者之间起着控制协调、平衡融合的作用。这个中间地带,就相当于天平或跷跷板的平衡支点。它既可能向左脑倾斜,也可能向右脑倾斜,也可能出现平衡状态。当它不处于平衡状态时,左脑与右脑就会发出干扰信号,进行交互性抑制活动,双方为争夺彼此的主控地位而战斗不已。当它处于平衡中点时,它就成为大脑联系心灵的最大、最直接的通道了。所以,前扣带这个中间地带极端重要,是大脑的核心所在的关键部位,它的平衡与否决定着身心的整体健康与和谐发展。
如何更好地调用、强化这个中间地带的平衡作用呢,以我的理解与体会,我认为是意识焦点。意识焦点,或称为专注焦点,正是打开或调用前扣带的金钥匙。可以作个有趣的比喻:心灵驻脑代表=心脑联系大使=意识焦点,简而言之:心即焦点,专注在哪,心就在哪!
在日常生活中,受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人都处于左脑主控状态,属主导方。而一旦爆发比较强烈的情绪或艺术创作时期,则此时的大脑又为右脑所控制。为了平衡且和谐地发展我们的身心,就很有必要经常切换到右脑模式,进行长期的切换专注焦点的练习。如此,才可有可能实现大脑各主要区域的平衡状态。同时也只有取得这样的平衡之后,大脑才有望与心灵一道实现圆满合一,共鸣同振,呈现高度和谐状态。
练习切换专注焦点的主要方法有:
一、专注感受呼吸的频率
二、专注五大外感官所带来的外部感觉
三、专注情绪及想象所引发的内在感受
四、专注地随时随地地观察、聆听、触摸、嗅闻、品味
五、静默、直接、持久地感知和体会之后,选择客观中立的具体描述
六、排除左脑模式的强大干扰(认清小我的常见模式、身份认同系统、使用单纯的、简单的、重复的、中性的词汇)
简记如下:
放松与专注
呼吸、感觉、体验
接纳、描述、释放
平衡与和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