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物价值等于零时,人通常不会产生情感
(2011-11-03 22:52:19)
标签:
杂谈 |
念头是无法被阻止的,不是它停不下来,而是你没办法要它停下来。它自己会停下来,你必须了解这中间的区别,不然你可能会发疯似地追逐你的头脑。
无念的发生并非由于你停止思考,当念头不再纷飞,就是无念。要停止思考的努力本身,会创造出更大的焦虑与冲突,而导致你的分裂,你的内在将永远不得安宁,这么做一点意义都没有。
就算让你硬是停止思考一下子,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因为那段时间几乎是死寂的,你或许会有种静止的感觉……但不是宁静,因为强迫得来的静止不叫宁静,在无意识中,受压抑的头脑还是在底下继续进行着。
所以说,要停止头脑的思考是不可能的,不过头脑会停下来,这是可以确定的事,它会自己停下来。
要怎么做?这个问题和答案息息相关。去看着,不要试图去阻止,不需要做出任何和头脑唱反调的事,首先,是谁在唱反调?一定会变成头脑跟自己打架,你把头脑划分为二:其中一边要当老大,想除掉自己的另一边。这是很荒谬的,这种愚蠢的游戏会把你逼疯。不要试图阻止头脑或念头,只要看着它,让它拥有完全的自由,爱跑多快就跑多快,你不做任何事去控制它,只要做一个观照者就可以了。
头脑只是一个过程,事实上,头脑并不存在,只有思绪存在。思绪的快速游移使你以为在那个连续移动之间有着什么。一个念头来了,另一个念头接踵而至,之后再换另一个……它们不断地进行着,当中的间距是那么的短,使你看不出来在两个念头中间有一个空档,于是两个念头相连在一起,变成一个连续的现象,因此你还以为头脑存在。
只有念头,没有“头脑”(mind),就好比只有电子,没有“物质”(matter)这个东西一样,念头是头脑的电子,就象一群人……从某个角度说,的确有一群人这么一回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并非如此,唯有个人才存在,但是许多个人凑在一起时,会制造出一群人的感觉。一个国家既存在也不存在,只有一个个人在那里,个人正如国家、社群、一群人的电子。
思绪存在,但头脑不存在,头脑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你看进它的深处,它就不见了,那时只留下思绪。当“头脑”不见,只剩下一个个念头时,很多事情就会在瞬间获得解决。你马上就明白思绪就象是云,它们来来去去,而你是天空。
当没有头脑的时候,你马上知觉到你不再涉入思绪当中,思绪在那里,就象云飘流过天空,或象风吹拂过林间一样地穿过你,思绪正在穿过你,因为你是一片广大的空无,所以它们可以畅行无阻地自由穿过,没有墙会阻挡它们,你是开阔无垠的,你的天空无限宽敞,足以让思绪来来去去。当你开始感觉出思绪的来来去去,而你是观照的人,那么你已成为头脑的主人了。
你无法用一般的方式驾驭头脑,第一,它并不存在,你要怎么驾驭它?第二,是谁要去驾驭头脑?因为,并没有人存在于头脑之外——当我说“没有人”的时候,我的意思是在头脑之外的是“空无”——谁会去驾驭头脑?假如有某个人在控制!那也只是一个局部,也就是说一部分的头脑在控制着另一部分的头脑,自我的运作就是这样。
以那种方式并无法控制头脑,因为头脑不是一个实体,而且也没有一个人在那里控制。内在的“空无”可以去看,但不能去控制,“看”的动作本身就能达成控制,观察、观照这样的现象本身,就能使你变为主人,因为头脑消失了。
就好象在夜里,你因为怕有人跟踪你而跑得很快,可是那不是什么人,而是你自己的影子,你跑得愈快,影子就跟得愈紧。你跑多快都没有差别,反正影子都会跟着你,每当你转过头去看,它总是在那里。所以跑得快不是摆脱影子的方法,也不是控制它的方式,你必须深入地去看影子,当你停下脚步去好好将它端详一番,它就消失了,因为影子实际上并不存在,而只是光不在的一个现象。
头脑只是你不在的一个现象,当你静静地坐着,当你深入头脑去看,头脑就不见了。念头还是在,它们是存在的,但你找不到头脑的踪影。
当头脑不在时,第二个洞察才有可能:你可以看出念头不是你的。当然,它们会出现,有时会在你身上逗留一会儿,然后又走了,你可以是它们栖息的场所,但它们并不是从你身上产生的。
要了解一件事,宁静并不属于头脑,所以,如果我们说:“他有一个宁静的头脑”这种话,这是胡说八道,头脑永远不会是宁静的,它的本质是反宁静的。头脑是声音,而非安静。假如一个人真的是宁静的,那么我们必须说他没有头脑。
“宁静”的头脑是矛盾的字眼,当头脑在的时候,宁静不会在,当宁静在的时候,头脑就是不在的。那正是为什么禅宗里的僧者都说“无念”,而非“宁静的头脑”。无念是宁静,当你的头脑不在时,你感觉不到身体,因为头脑是身体能够被感觉到的管道。假使你处于无念当中,你感觉不到自己是身体,身体就从意识当中消无,于是既没有头脑,也没有身体——只有纯粹的存在,那个纯粹的存在就是宁静所意指的。
催眠是先把对方内环境的平衡破坏,再让生理平衡回复,其时人的心理也会顺从。观念引起运动,运动加强观念。通过重复单调机械牢牢控制意识。先做些简单暗示导入集中。右脑喜欢重复,左脑不。左脑权衡,右执行。形成观念才能暗示,要先接受观念。思考就是自我对话,用语言。集中谨慎可使部分兴奋,其它活动被抑制。不平衡(有冲动)才会诱导,有就没了。眨眼导致的信息失。情感是一切的介导。调音法建立关系。当事物价值等于零时,人通常不会产生情感,从而维持原貌。注意的专门中枢在前额叶,包括计划和自主动作判断力。父亲式和母亲式催眠。注意力一狭窄,就易受暗示。世界的创造:上一界是下一界的创造者。创造的方式极其简单:意识的想象。地球的灾难全是我们不善的念头造成的!如果我们保持了自己心灵,念头的善良美好,自然山河大地就能够美好,秀丽,道理简单,确实是宇宙的真实相!语言是心灵的展现。一念之差可以获得幸福,也可以招致伤害。关于这一点,水结晶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这个家庭除了分别对两个瓶中的米饭说"谢谢"与"浑蛋"外,还另外准备了一个放进了米饭的瓶子,但是既不贴标签,也不和它说一句话。总之就是对它置之不理。 结果如何呢?对它置之不理的那个瓶子里的米饭,甚至比骂它"浑蛋"的米饭还更快地腐烂了。这个实验被很多人重复了很多次,也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说,对它置之不理比鄙视它伤害更大。这个实验也会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就是要多关爱孩子,多和他们说说话。所以,现在正处于孕期的妇女,请多关心你们腹中的胎儿,要经常用温柔的声音和他聊聊天。 对放在自己房间里的绿色植物也一样,如果能多注意到它的美丽,同时多赞赏它几句,相信它会更加茂盛、更加迷人。对自己养的宠物或昆虫之类的,也要记得和它们多说说话才好。没有感知就没有控制了。
把消极的神经能量链、消极的神经能量网转化成为积极的,把互不相通的神经能量链打通,用宇宙意识开发新的神经能量链,和能量网,此时你就拥有了无限的潜能。所以为什么说人人都是神,人人都是上帝,并不是盲目的说的,是有根据的。
你的紧张在哪里?在你因各种想法、恐惧而起的认同里:死亡、破产、货币贬值,各式各样的恐惧都有。这些是你紧张的所在,也同样影响着你的身体,因为身体与头脑不是分开的两个实体,身体头脑是单一的系统,所以当头脑紧绷的时候,身体也跟着变僵硬。你可以从觉察着手,觉察可以带你远离头脑及你对于头脑的认同,自然而然身体就会开始放松,你不再被捆绑。在意识的光明里,压力是不存在的。你也可以从另一端着手,只要放松,让压力落下……随着你的放松,你会惊讶地发现你你内在有些意识升起了。这两者是分不开的,不过从觉察开始比较容易,从放松开始会有一点困难,因为对于放松的努力常会产生某些紧张。在美国有一本书,假如你要发掘各式的蠢书,去美国找就对了——我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很不可思议,书名是《你必须放松》(You Must Relax)。如果是“必须”的话,你怎么放松得了?“必须”会令你紧张,这个字本身就会造成压力,就好象神所下的诫令,或许写这本书的人并不了解放松以及放松所牵涉的复杂性。在东方,我们不从放松开始静心,而是从觉察开始,然后放松会自然发生,你不必努力去放松,使用把放松带出来的方法会制造出紧张。当放松自然发生时,那才是纯粹的放松,会到来的……
就是情绪阻止了你的前进,换一个看法,世界就变一个样子,聪明的人是要把自己变成一颗珍珠.
能量直接启动了你的本能,直接跳过大脑进行身体控制。地球原本是没有生命的,但是存在物质和能量。能量驱动,没有一定外界能量让物质相互接触也不可能。任何情绪都是一张思维链条,任何思维都是一张情绪链条。
也就是说没有外因就根本不具备内因变化的条件,没有条件,内因就不会起变化!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水在零度一下还是水吗?内因提供变化发展的可能性,外因提供变化发展的现实性,二者的作用只有依据发展实践的具体情况,才能予以恰当定位。
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必陷入困境,因为别无选择。2、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陷困境,因为他制造了左右两难、进退维谷的局面给自己。3、有第三个方法的人,通常会找到第四、五个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4、有选择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选择总比没有选择好。任何行为在某些环境中都会有其效用。每一个恩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任何一次行为不等于一个人。6、行为不能接受,是因为没有效果。7、找出更好的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动机背后的价值观。
世界上最愚蠢、最令人可笑的捕鱼方式是什么?谜语的答案是“缘木求鱼”。学佛最关键的有两点“悟道”和“禅定”。对于这两点来说,如果悟错了本心,修错了禅定就如同缘木求鱼一样,永远不可能悟道和入定。
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书上记载说:由于功名利禄对精神的诱惑,阻碍了精神对无所不在的、无形无象的窈窈冥冥宇宙之道的呈现。如果只是让自己在松松垮垮的精神状态中心中无物,念头不起的话,那么这种状态与睡觉有什么区别?修定的核心秘诀是“不断的去知幻即离”——也就是“不断察觉”。
入静:对入静状态的描述是,一个人入静后会处在混混沌沌、恍恍惚惚、似睡非睡的迷蒙状态;此时,心平如镜,不起波澜,已经没有了对事物的分别,也没有了逻辑思维;心不驰散,会感觉到身体气场无限扩大,直至与天地能量气场合而为一(这个所谓的能量场合一只是通过自我暗示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而已)。那么入静了又有什么用处呢?总结有二:一、可以让人长生不死,与天地共存。二、入静越深越久,可以让“道”自然显现,进而体悟到宇宙的永恒法则。
“除幻”的方法是“离幻”,而如何离幻呢?答案是:你只要不断的去“知幻即离”,也就是不断的去“清清楚楚”,你就一直在离幻。最后,没的离了,就入定了。清清楚楚就是“真空境”,其他一切感知觉都是虚妄境界。
“荷尔蒙”
这种技巧是深层静心的一种。你要试着去领悟:“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双眉之间存在着一种腺,这是人体中最神秘的部位。这种腺被称之为松果腺,是西藏人的第三只眼。
你必须设法让它睁开,它并没有失明。它只是闭着。这个技巧就是要使这第三只眼睁开。“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闭上双眼,然后将你的两只眼睛同时集中于双眉的正中。集中在双眉的正中,闭上眼睛,就如同你正用你的双眼在看。要集中你的全部注意力去看。
这是集中注意力最简单的方法之一。你无法如此轻易地将你的注意力集中于你身体的其他任何一个部位。这种腺可以像别的东西一样吸引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去注意它,你的双眼就会被这第三只眼吸引住。它们就会被固定在那里:它们无法移开。
“将注意力集中到双眉之间,在意念到来之前,让你的头脑随意漂浮。让你的形体充满,把你的本质移到头顶,然后从那儿如光一般倾泻而下。”这种技巧是毕达哥拉斯之作。毕达拉斯带着这种技巧去希腊。当松果腺的分泌有所变化时,人的意识亦随着转变。变通变通一变就通,变化变化千变万化。
神经调节:反应快,作用部位集中,反应控制时间短。体液调节:反应较缓慢,作用部位广泛(如甲状腺激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作用时间长。反应快的就是神经条件,反应慢的就是体液调节,有快有慢的就是两者共同作用。下丘脑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桥梁。因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是同时具有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结构的。低等动物以体液调节为主。
体液调节是通过细胞分泌激素,再经过血液到达靶细胞处进行作用,所以体液调节是比较慢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体液调节通常伴随着神经调节(不是,都是达到某一域值才产生作用。)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体液)也起不可缺少的作用。神经调节速度快,作用范围小、时间短。神经调节则是指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的信号调节的方式,而体液调节速度教慢,作用范围大、时间长。不一定,神经调节基础是反射弧,不经过体液,胰岛素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