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训练技巧
(2011-06-30 14:46:02)
标签:
杂谈 |
反抗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指出: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所以反抗会带来反作用力。反抗某件不真实的事情,只会让你处于守势。下面简单的例子证明这一点:
当某人说你又懒惰又没用。你知道你不懒,也很有能力。所以你说并没有的时候,你就是给不存在的东西,有反抗的机会。你赋予不存在的东西力量,并让自己处于守势。现在你得举证自己并不懒、也有能力,你现在得努力跟很难证明的东西对抗。
另一方面来说,当你用简单的真理回答,例如:没错,你认为我又懒又没用,你的确有权利这么说,但请告诉我,为什么你这样想现在举证的责任落在另一方啦。你解除了大吵一架的危机,因为,另一方怎么可能对这种答案发飙,或是持续处于愤怒状态呢?
所以把你的精力放在你赞成,并相信的地方。不要将精力投注在负面的事情。我没有学过武术,但是我相信其中一项真理,就是不要试图反抗。武学宗师不会正面反抗敌人,而是透过借力使力的方式,取得优势。
据说,特里萨修女曾受邀参加反战游行。她的回答是:我不会参加反战游行,但是如果有促进和平游行,我就会参加。圣经上也说:"不可被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如果显意识和潜意识发生冲突,就不会有意志力。你就会三心二意。你的显意识无法直接制服潜意识,以意志驱使潜意识做事。
法国医生库威(当时是欧洲的大名医),治好很多疑难杂症。他相信可以透过急促含糊地说话(不假思索地快速讲话,让显意识感到厌烦,以失去注意力)表达自我肯定,直到此想法进入潜意识,并为潜意识完全接受。他最让大家耳熟能详自我肯定想法,是?每一天,万事都会越来越美好。
库威表示:当意志和想象冲突时,想象都会获胜。意思是当显意识和潜意识发生冲突时,赢家总是潜意识。潜意识获胜是因为它有力量(潜意识拥有电力和化学力量),还有,潜意识的块头比较大。
某位超重的男士想靠意志减肥,如果却不改变建立在潜意识中,暴饮暴食的习惯,最后潜意识还是会胜出。他减下来的体重,会重新跑回身上。他可能会靠意志,不享用美味的甜点,但是伏在潜意识的欲望,终究会获胜。他不需要努力,就会把甜点吃掉。
所以,你的工作就是学习使用潜意识,让潜意识为你工作。潜意识虽然孔武有力,但没有你的显意识聪明。所以,你要学会把潜意识变成你的精灵,为你做事。而不是让潜意识当你的主人,让它骑在你头上。
记忆空间
显意识的记忆空间有限,多数为短暂记忆力。潜意识和显意识却有天大的差异,拥有无限的记忆空间。你可能不认为自己是这样。嗯,的确是如此。你在人生中的体验,都留下相当的记忆,但你的回忆往往不牢靠。
重复、重复、重复
让潜意识接受的程序,需要加以培养。在潜意识中写入程序时,需要重复此一状态,直到被潜意识完全接受为止。程序被接受后,会周期性循环,确保此程序运作无碍。
情绪
植入建议时,加入情绪会更有效。在潜意识中情绪就是力量。在潜意识中写入程序时,你必须使用情绪以获得成功。
现在式
显意识活在我们所知的时间,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潜意识只活在现在。在潜意识中,过去只是现在的往事,未来则是现在的预测。
正确的用语,是使用现在式:?我很快乐。?但是你可能会说,你的宠物猫或宠物狗刚刚死去、你考试砸锅,或是你被国税局约谈的时候,你并不快乐!好好,但是你想要走出阴霾对不对?那你就要想:?我现在很快乐。??现在觉得快乐?,就是你交办给你潜意识完成的任务。神经递质双向运作:从心智传送信息到身体,也从身体传送信息到心智。当你的潜意识接受?要快乐?的指令后,此讯息就会传遍全身所有细胞,让你的身体以快乐的表现回应。
一次只采用一个概念
潜意识一次只接受一个指令。一个以上的概念(想法、习惯、程序)可以同时并存在潜意识中,不过只有一个会被执行。因此,当潜意识认定某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会显现在你的行为中。
除非有更强势的新概念崛起,打败旧势力,潜意识才会放弃原有采用的概念。重点是概念无法被抹灭,因其已经嵌在你的潜意识中,而你的潜意识不会忘记。而负面概念必须被更强大、更积极的概念击败。好消息是潜意识不会追究概念的来源,所以只要用积极的概念取代即可。
想象你是一个大天平,两只手分别向旁边展开,并与地面平行,另外,两只手上各放一个秤盘。想象你是个?摇晃的?天平。只要将东西放在天平的一端,天平就会倒向那一边。此天平衡量的是,你对某事采用的概念。你的右手拿着秤盘,上面放着负面的想法,左手手上的秤盘,则是装着跟自己有关的,正面积极的概念。天平会导向优势概念那一端。
假设你在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父母给你很多爱和照顾,你培养的自我形象,就是沈稳和自信。所以,左边的正面概念当道,天平会往左倾。你长大后会表现出自信。
想要成功使用潜意识的关键,就是要充分理解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的差别。尽管潜意识和显意识同处一体,两者却有天大的差异。例如,假设某人跟你沟通的方式,就像是潜意识透过梦境跟你沟通一样,你可能会觉得他疯了。但不要因为觉得你的梦境很难让显意识了解,就觉得潜意识疯了。这两者只是不一样而已。
另一个比喻是男女之间的差异。男女除了身体构造不同外,情绪反应也相异,因此双方的互动方式也不同。以前有本热销书就在探讨男女的差异:男性往往是目标导向,习惯单打独斗解决问题;女性则侧重关系和感觉,需要愿意倾听的对象。两性间即使存在重大差异,双方还是可以相谈甚欢,相处愉快。假设歧异过大,大不了双方分道扬镳。
不过显意识和潜意识可不能分道扬镳,假设他们没有携手合作,恐怕还会带来伤害,导致某人暴饮暴食或乱发脾气。
潜意识握有非自主功能、情绪和习惯的软件。你大部分的习惯和情绪反应,在年幼时已经写入程序,那时你根本不够成熟,没有过滤的能力。许多程序通常由父母、师长、同侪、电视,和最近风行的计算机游戏随机写入。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便曾提过:?在孩童期学到的情绪反应方式,往往被我们带到成人期。到了成人期,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进退应对,因此大人的反应,(常常)跟孩子没有两样。?这些老程序还是深具影响力,如果没有妥善控制,不但可能会让你的行为带来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结果。若你了解潜意识,和少数相关规则,便可改变孩提时期就写入的不良程序。
心智状态
想要成功使用潜意识,需要进入知觉转换状态。转换知觉是自然的状态,不过,那和正常的清醒状态并不一样。据我了解,首度提出?进入潜意识需要改变知觉状态?证据的学者,是在明宁哲基金会(Menninger
Foundation )工作的格林夫妇(Elmer and Alyce Green
)。他们在1964至1973年年间,研究特异功能人士,证明了这一点。格林夫妇曾研究印度苦修者,如何被活埋六天或躺在钉床上,依旧安然无恙;并探索他们如何改变心跳或体温。另外,格林夫妇也研究奥瑞冈州的史瓦兹(Jack
Schwartz
)。这位仁兄用未经消毒过的金属棍刺穿自己的手臂和身体后,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失血情况,并从未感染,后来他的伤口不但愈合地很快,也不会留下疤痕。
格林夫妇测量这些人的体温、皮肤电阻(skin resistance
)、脉搏和脑波。并发现这些特异功能人士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在表演特异功能时,都处于知觉改变状态。
脑波图
脑波的改变,可以分为alpha 、beta 、theta 及delta 等四种状态。
beta
状态是正常清醒状态,脑波频率为14至1百赫兹。此状态的脑波频率,不但高于其他知觉状态,也比较不稳定,因为我们清醒的时候,脑筋比较忙碌,让很多事情在脑袋中打转。beta
状态主宰日常生活,注意力常常转移。我们清醒的时刻多半处于beta 状态。
alpha 状态的脑波频率为8至13赫兹,你每天会自然进入alpha
状态许多次,但是进入时间都很短暂。例如,你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就是进入alpha 状态。你觉得无聊时,可能也会进入alpha
状态。例如在人龙中排队时,你虽然在看某样东西,但注意力却不在那样东西上,而已经神游太虚。这时你就处于alpha
状态。你陷入了轻松、专注的?冥想?状态,这时你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你可能瞪着墙壁看了五分钟,却以为时间只过了几秒。
反效果
你睡不着,你越想睡,却越睡不着。或是你快要赢得高尔夫比赛,首度胜利在望。只要再一杆,你就取得胜利。你告诉自己,不要去想你前面的水,但是你越努力不去想,就越想到水。结果你表现失利,将球挥入了水中。还有其他关于反效果法则的例子。此法很微妙,但也很重要。我会用两种稍微不一样的方式切入。
首先,逾一个世纪以前,库威(Emile Coue
)写道:?当意志(显意识)和想象(潜意识)起冲突时,想象(潜意识)总是获胜。?例如,某人走向你时,你试图想起她的名字,你明明知道此人的名字,却怎么样就是想不起来。你想要把这位女士的名字,介绍给和你在一起的朋友认识。你担心自己会非常丢脸,因为你明明知道这位女士的名字。可是,怎么样就是想不起来,让你觉得很沮丧。你越努力回想她的名字,就越觉得沮丧。担心(潜意识)丢脸,凌驾了你努力回想此人名字的意志(显意识)。不过,当这位女士走向你,并向你道歉自己正在赶时间,无法留下来的时候,你松了一口气,觉得放松(你停止催逼自己的意志),这位女士的名字,突然在你的脑海中出现。
库威用数学算式去解释他的看法。他说,想象(潜意识)的能力,是意志(显意识)能力的平方值:
潜意识的能力=显意识能力2
因此,你越努力压迫意志,想象的能力就会越大,并呈现等比级数增加。所以,?记不得?便因此获胜。你越努力命令显意识做事,反弹的力量便越大。所以,克服的撇步是,不要为你想要的东西努力,让一切自然发生。你的显意识必须放手让潜意识完成目标,你的显意识必须保持被动,并且置身事外。
第二个关于反效果的现象是:当你努力命令自己去作某事时,便带着更多失败的恐惧。恐惧是强烈的情感。如果失败的恐惧强过想要努力成功的意念,你的恐惧会获胜。失败的恐惧被你的潜意识接受,并且胜过显意识想要成功的心。
想想下面的心理实验。想象一块四?宽的木板,悬在半空中,离地六?。你踏上木板,走来走去,很简单吧。好,现在想象这块相同的木板在两栋层楼高的摩天大楼中。现在再走在木板上!比较困难,对不?这明明是同样的实验,同样的木板,后者却带给你莫大的恐惧。?如果我掉下去了,怎么办?我会死翘翘!往下看好可怕!每个人走在这么窄的木板上,都会滑下去。?不管你多努力命令自己走在木板上,你的恐惧还是更强烈。要走在木板上,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高度自信,这样的自信要大到相信自己必能成功在木板上来来去去。
又比如你在大群观众面前打高尔夫球,你想要来个漂亮的发球,但是你担心发球失利。你越努力命令自己放轻松,并击出250码,可以一路打到球道,你就变得越紧张,导致发球失利。老虎伍兹(Tiger
Woods )对自己非常有自信,所以他不会想到恐惧,而是放轻松,成功挥杆,并且先驰得点。
你要和反效果法则对抗,必须要有信心,以驱散恐惧,另外你必须期待自己会成功。至少你要有中性的态度。你也必须抵抗使用显意识的欲望。在一家心理开发教育商席瓦国际公司(Silva
International
)的进阶课程上,我曾经目睹了关于探测棒的心理实验。我回家后告诉太太,她要我在她面前重复这项实验。我当时还沈浸在课堂上带来的兴奋感,所以我很有自信地认为,如果老师做得到,我也做得到。
首先,我离开房间,让太太把车钥匙藏起来。当我回到房间时,我使用探测棒,并朝棒子指引的方向走去。当我经过一桶日本柿子时,探测棒突然交叉,我把柿子移开,发现了我的钥匙。哇!我们两人都惊叹不已。
然后我请太太想象房间某处有一道墙,我开始绕着房间走,经过某处时,探测棒又在她想象有墙的地方交叉了。哇哇哇!可到了下次我上课的时候,我觉得我也可以进行相同的表演。但之后我想:
?如果我失败了,不但丢脸,班上同学也会对我没信心。?所以,你可以推断,下次我如法炮制探测棒实验时,我果然失败了。对失败的恐惧担心让学生失去信心的恐惧(这对本课程相当重要),击败了我的意志,让我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
表现的法则
表现的法则,是指每个意念都会影响身体的反应。把眼睛闭上,并想象一个多汁的柠檬。你的双唇噘起,并开始分泌唾液。把眼睛闭上,并想象某人用指甲刮黑板,这个声音让你背脊发冷。看书或看电影的时候,是否因为悲惨的爱情故事而哽咽呢?这些反应都是表现的法则的例子。心灵和身体是合一的,因此两者互相影响。
知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表示:?其实没有什么意识,因为感觉、情感、或意念,并不是直接亲自影响某些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事透过外在的冲击,可能只是脉搏(心跳)改变,例如满脸通红或满脸苍白等等。但不论如何,当有意识的时候,并以信念为基础,上述现象便会以某种形式存在。就像当代心理学中,最后获得了信念的概念,即意识处理任何信息时,必须要经过开放或隐藏的活动。?
每个想法都会造成生理反应。如果刺激可以经过显意识,到达潜意识,并被潜意识接受。这样的意念或想法,必须透过语言或操作表现。如果某意念或想法,一再地被重复,此想法就会表现在生理上,例如:
== 胃溃疡= 释放肾上腺素,血液循环、精神、脉搏或呼吸等都改变= 神经质、胃不舒服饥饿
百多年前,有位医生在一名胃部受到枪伤的男子进行实验。这名外科医生让这名男子住在家里,给他一个房间,交换条件是这名男子可以让胃部的开口保留一段时间,让外科医生进行研究。透过一窥胃部的奥秘,外科医生发现,所有心情都会影响这名男子的消化作用。
古谚有云:?不快乐的时候,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你就会变得快乐。?嗯嗯,医学已经为这句话提供了证明。医学已经发现:大脑使用的细胞,可见于器官各处。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快乐,就会表现出不快乐的行为。皱眉会让你闷闷不乐。但如果你难过时依旧表现出快乐的样子,神经递质就会并可改善血液循环、消化系统、排泄系统。但是恐惧、嫉妒、和仇恨却会带来反效果。这些负面想法也会减少红血球的制造。
第3课提到的器官语言,就是重复的意念,外显于器官上的例子。但柏(H. F. Dunbar
)博士在其作?情绪和生理改变?(Emotion and Body Change )中指出,
?长时间沈浸在某情绪中,会造成器官组织改变,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当你遇到这种紧急状况,或是悬而未决的情形时,你的?战、逃机制?启动,肾上腺素升高、心跳加速、消化停止等等。但是,你却只能坐在车上等,想着你快迟到,让你感到越来越火大。这时,你脑中想着,自己将失去这份梦幻工作。(记住:潜意识分不清事实和想象。)
这股能量可以透过尖声大叫表现,但是你附近的驾驶,可能会觉得你疯了。如果你不能在你的战、逃机制启动时,表现这股能量(或是至少在有机会时,赶快表现),那么你回家时,可以去散散步,打打沙包,或是清理房子。你这样做,就(几乎)不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伤害。你已经表现了能量,所以可以一夜好眠。
受压抑的能量
当某件事情启动了你的战、逃机制,而此事一再发生,导致你无法倾泻这股能量,这时能量就受到压抑。每个意念或想法都带来生理反应,所以,受压抑的能量便透过不直接的活动表现,例如紧张或焦虑。紧张和焦虑让内部的肌肉无法放松,阻碍免疫系统,让人无法安睡到天明。所以,自然能量循环如果被破坏,让人安宁和恢复能量的睡眠质量,就会遭到损害。
长期压力
人体会为压抑的能量寻找生理的出口,例如坐立不安、咬指甲、敲手指、嚼口香糖等。如果持续下去,出口会变成溃疡、高血压、头痛,或更糟的状况。名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 )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此一法则:?我有一个问题,是我会闷着一切,我无法表达愤怒;所以就长了个肿瘤出来。
?西乐义(Hans Selye
)博士是蒙特娄大学的实验医学和外科研究中心的教授和主任。他是第一个提出人体会遭受?压力?的学者。西乐义教授在年的研究生涯
1千6百篇报告,撰写了本书,其中一本,是写给非专业人士阅读的?生活的压力?(TheStressofLife )。
西乐义博士证明,压力耗损身体,直到让身体出状况为止。在他的经典实验中,动物身上缠着电线,并接受轻微的电击。他不定时施行电击,所以动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电到。虽然电击力道不强,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电,造成了动物的焦虑,因此带来压力。这样的情况持续一段够长的时间后,压力伤害了动物的免疫系统,让?们变得很容易生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