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与睡眠的异同
(2008-10-04 11:46:39)
标签:
杂谈 |
一、暗示与催眠的概念
只有对暗示催眠与睡眠概念的全面与深刻理解,才能对上述引言所述有一
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分卷》:“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交往中的语言、手势、表情、行动或某种符号,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发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观点、意见,或按示意的方式进行活动。是社会和人际影响的形式之一”。
这里说明一个基本的道理:暗示和明示,虽然都需要提示,但暗示不同于明示,明示可能含有劝说、指示、命令等多种意义,劝说在进行时需要教育和说服,要让对方理解,认知达理;批示和命令则需要对对方构成压力与强制;明示者,借助逻辑,晓之以上下左右内外,晓之以彼此,晓之以得失、利害,即直接说服你的理智,使你的意识在明明白白在理智中接受,你不接受,便成为拒绝。
暗示虽然也需要提示,但这种提示是非理性的,不需要对理解和明白,也不对对方构成压力和强制,也不是靠逻辑推理和理论论证。如果能够把人的思维系统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是否可以认为,明示(劝说、指示、命令、批评、教育等等)作用于人意识部分,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暗示则作用于人的潜意识部分,是一个非理性过程。医学心理学上治疗技术,可能大体上分为这两个部分,一个是认知疗法系列,如认知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等,一个暗示催眠疗法系列,如支持疗法、催眠疗法、行为疗法等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分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某些不宜或无法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或是用这些方式不易达到目的的条件下,运用暗示方式可以使人不加思索地接受暗示者的影响,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里告诉我们暗示的两大特征:
一是暗示的隐喻性,已如上述;
二是暗示的广泛性,需要充分说明:
自然界给人的暗示:如山给人以“高大雄伟”之暗示,海给人以“博大宽阔”之暗示,江河给人以“奔腾不息”之暗示,树给人以“笔直”之暗示(青松挺且直),草地给人以“柔软”之暗示,自然给人的暗示方式是形象的、比喻的、隐喻的。
人类社会通过各种语言方式给人的心理本身带来的暗示:如各种各样的讲演、宣传、宗教布道、广告、标语、招牌,无不是通过语言对进行暗示性影响。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这种暗示作用将更加明显。电视、网络、手机、短信德行。
一切自然现象都有可能以语言的形式出现对人类自身产生暗示作用。
另外,自然和社会对人的暗示还有一种方即重复性。如阴阳节律、昼夜节律、同样的广告、信息传播等等。重复也是影响人的潜意识的有效手段。
人在宇宙、社会中生活,每天接受的最大量的是暗示。暗示,是人们接受世界影响、相互影响的主要手段。
《心理学名词解释》对暗示的定义: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的影响的过程。如“望梅止渴”就是运用暗示的作用,来振作人的精神的。暗示可以由人施授,也可以用由情境施授。暗示可以采取言语的形式,也可以用手势、表情或其它信号。暗示的种类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我暗示和反暗示。暗示引起反应而又不引起可能的反抗,便算有效;反暗示引起反抗而达到本来就想得到的效果,就是成功。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受到暗示。
(2)催眠(hypnosis)与催眠疗法的概念
《心理学名词解释》认为催眠:“是一种部分睡眠。催眠同普通睡眠的主要区别,在于催眠是大脑皮层的比较不完全的抑制。催眠时内抑制并没有扩散到整个大脑半球,其中还保留着觉醒的部位,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皮层的警戒点。催眠时的抑制过程有时分布到大脑皮层的某些部分,有时却分布到另一些部分;或者有时占据的区域比较广泛,而有时却比较狭小;同时,抑制过程在其深度和强度上,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催眠特别容易由某种单一刺激我长时间的单调刺激作用(或适量的催眠药等)所引起。例如,人类的催眠一般是通过暗示法引起的。术者利用言语命令,通过被催眠者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在被试者的大脑皮层内形成强烈的兴奋中心。由于兴奋在大脑皮层内某些部位高度集中,对周围部分产生强烈的负诱导,诱导出来的抑制过程进行扩散,乃出现催眠现象。在催眠期中,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受到抑制,只有和接受术者的言语暗示有关的部位保持清醒,并能按术者之命令做出各种动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分卷》没有对催眠下定义,而对“催眠疗法”是这样写的:“通过言语暗示或催眠术使病人处于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然后进行暗示或精神分析来治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催眠状态中,被催眠者有很‘特殊的回忆’,会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或致病的精神创伤”。
催眠疗法的适应症:
A、人格的矫正、心理疾病、神经症
B、心身疾病
C、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反应或心理症状
(3)暗示与催眠的关系
暗示是催眠的手段,催眠离不开暗示(药我除外)
催眠是暗示的结果,催眠状态有助于暗示性的提高
(4)催眠与睡眠的异同
原因:睡眠—以生理作用为主,带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属于自发性的;
催眠—以心理作用为主,是催眠师与被催眠者互相作用,是人为的;
刺激:睡眠—以体力消耗和精神疲劳为基础;
催眠—特殊的心理暗示刺激;
感应:睡眠—不需要暗示催眠的感受性和暗示性;
催眠—需要暗示催眠的感受性和暗示性;
醒觉:睡眠—任何刺激都可唤醒;
催眠—往往要以特殊刺激(如催眠师的暗示)才可唤醒;
作用:睡眠—主要以恢复体力为主;
催眠—除上述作用以外,还要有治疗、个性调整等其它作用;
时间:睡眠—自然限定;
催眠—人为限定;
肌肉:睡眠—松弛无力;
催眠—松紧程度由催眠师控制;
难易程度:睡眠—各种动物都一样;
催眠—人比其它动物容易,少年比老年容易,女子比男子容易;
二、暗示催眠在睡眠中的作用
1、正常睡眠中的暗示催眠机制
(1)昼夜节律和环境因素(灯光、明暗、温度、声音等)对人的睡眠心理影响:任何生理睡眠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心理暗示催眠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二者是同步的。
(2)体力消耗与对人的睡眠心理影响
(3)其它心理因素对人的睡眠心理的影响:如工作狂、赌博、情欲等
2、暗示催眠的作用
(1)单调的刺激
(2)放松状态的取得
(3)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包括睡眠心理障碍的解除)
(4)睡眠信心的增加
(5)睡眠深度的调控
3、暗示催眠在其它各种失眠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1)对各种疾病引起的焦虑情绪的解除
(2)对疼痛症状的减轻作用
(3)对继发性心理障碍的解除
(4)对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作用
(5)通过催眠心理调节对免疫力的提高作用
三、暗示催眠的两种形式及常用方法
催眠的本质是自我催眠。这与一般气功师的说法截然不同。
1、被动催眠
又叫他人催眠,是受过训练的催眠师(施术者),对病人或被催眠者(被施术者)进行治疗性的催眠方式。
2、自我催眠
又叫主动催眠,是病人或被催眠者利用各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自我治疗或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自我训练的催眠方式。
3、常用的暗示催眠方法
普通催眠法:
催眠方法根据暗示方法的不同,千变万化,种类繁多。这里只介绍几种常用的。
1、深呼吸法
2、计数法
3、凝视法
4、下抚法
5、强制法
6、语言法
7、音乐诱导法
8、离抚法
9、点穴按摩法
10.针灸法
特殊催眠法:
1、气功催眠法
2、集体催眠法
3、遥控催眠法
4、快速催眠法
4、催眠疗法与其它治疗方法的结合运用
暗示催眠疗法由于其原理主要是语言暗示的作用,如果掌握了基本方法以后,其应用则非常灵活,常常可与其它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
(1)认知疗法
(2)精神分析疗法
(3)中医药疗法
(4)中医非药物疗法(针灸、按摩、气功、太极拳等等)
(5)音乐疗法
(6)其它疗法
四、催眠术在治疗失眠中的注意事项
催眠师的自我素质训练—如自信心、语言能力、应变能力等
暗示催眠环境的选择—如光线、声音
实施催眠前的准备-对病史的全面了解,对病人人格的准确把握等等
暗示诱导语的选择
可暗示性的选择与训练提高
对失眠原因的把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