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着明朗的曲调,我的情绪完全沉浸在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中。在《十年》很久远的感动之后,陈式音乐旋风再度席卷。和2003年夏天一样,携着异词同曲的陈奕迅深情的演绎着《富士山下》与《爱情转移》。陈式经典情歌的出现似乎总遵循这样的规律:兄弟定理。这个定理是我站在个人角度上看的。就像当年的《明年今日》,如果没有《十年》,那么出现在Eason2002年《The
Line
Up》中的《明年今日》恐怕不会在2003年大陆的夏天燃烧的火热吧。这就是我个人总结出的“兄弟定理”。即:不但有粤语版,也要有国语版,这首歌成为经典的可能性就很大了。2003年的《兄妹》便是2002年的《岁月如歌》的延续,《十年》是《明年今日》的延续。如今,《爱情转移》是《富士山下》的延续。而关于Eason,经典的音乐也在延续。
电影《爱情呼叫转移》的结尾,主题歌那么温暖,动人。追寻着明朗的曲调,我的情绪完全沉浸在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中。很多Eason的歌迷都试着解析词义。我想,林夕在写这首词的时候,有他的心意。而我们在听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去想像作者是怎样的一种情绪。音乐传递出的情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尽相同。夸张一点说,一百个人听《爱情转移》,也许会有一百种转移的方式。在我看来,听音乐重要的是感受,而不该是科学般的追根与溯源。
关于《爱情转移》,关于《富士山下》。我的情绪就像Eason手下的琴键那样起伏,美好,温暖。2007年的夏天,我点歌的鼠标是被《爱情转移》征服的,也是在这个年轮之交,我又疯狂的爱上了《富士山下》。两首歌,伴我走过了很多迷茫的周末,一个人的周末。在百度“陈奕迅”的贴吧,及其一些论坛,都有关于这两首歌的讨论。至于我,这样感受这两首歌。
【阅历与意境】
听《爱情转移》是阅历,听《富士山下》是意境。前者是时间的流转改变了情感,后者是空间的转换埋藏了等待。在《爱情转移》中,徘徊过的橱窗,住过的旅馆,流浪的双人床,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在情感路上的寻找,始终没有终点。这些经历丰富了一个人的阅历,也改变了人对于爱情的观念,以至于在这其间换过了多次信仰。在《富士山下》,“雪花、坟场、伤疤”一系列的意向给全局铺上一种灰色调,甚至有些阴沉。而颓废的对岸是一种诗性的幻美,她的名字叫飞扬的思绪。富士山下,仿佛情人一次难忘的旅行,是谁在用心酸的回忆测量着它的长短?
【现实与浪漫】
听《爱情转移》更多的是现实,听《富士山下》更多的是浪漫。爱情就像奔跑的车,迷途的人们找不到站牌,以至于这趟车没有停站。地老天荒是什么?两个年轻生命的激情就是车子的汽油,有哪一趟能开往地老天荒呢?永恒的奔跑需要太多勇敢。在异域的国度里,在美丽的富士山下,两个人的影子投射在一面面湖水中,写满清寒。冬天的山下,樱花已经凋落。春日里那抹绯红只属于往日的彩色。不免让人感叹,岁月的变迁,是多么无情,人有多无助。
【淡定与忧伤】
听《爱情转移》是淡定,听《富士山下》是忧伤。前者是世事的更迭平静了一个人,后者是美好的逝去魔化了一个人。走了太多的路,很多都是徒劳,而这些路又不得不走。爱情的游子在他乡漂泊了许久,最终回到爱人的怀抱。这预示着青春已经烧完,一切将进入现实生活的轨道。富士山下的浪漫太梦幻,以至于不能让人迅速的从梦中醒来。两个人的世界,只有鲜花、亲吻、拥抱。不知是从哪一天起,我不再送你鲜花。独行夜晚冷落的街上,冬风袭来,坟场的幽暗在心中升华。没有鲜花的日子,真的不能让人平静吗?没有我,你好像被巫师施了咒语。忘却的时间,伴你慢慢老去。
【启发与美景】
听《爱情转移》如哲理诗娓娓道来,听《富士山下》像爱情诗款款倾诉。一个人阅历的丰富,会让他读懂晦涩的人生。在变幻莫测的境遇中,人心始终不变,这便是真爱。转移后的爱情,进化为真爱情。不再是海誓山盟。那么多的经历之后,原来荡气回肠竟是最美的平凡。两个人不在一起了,而那次东京之旅已经超越了一世。一天抵得过一世,爱有多深,但注定不能永恒。樱花烂漫的时节,没有再欣赏,因为那里深藏着忧伤,容易触景生情。慢慢遗忘,遗忘愈渐漫长。
爱情无站,乘客的名字叫书页,但愿在有生之年,会有完结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