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流才是新国足的方向
文/草本哈根
在这个六一儿童节的夜晚,新国足的小童鞋们果然虎虎有生气。他们用速度和不惜体力的抢断跑懵了日趋老迈的伊朗大叔。
伊朗阵容中基本不变的面孔与新国足阵容中基本陌生的面孔形成了鲜明对比。熟悉的面孔代表了经验,陌生的面孔代表了活力。这场特征鲜明的活力对经验的对决,活力最终占了上风。
关于年轻的高洪波要把国家队带向何处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其中新国足要走技术流的观点似乎得到不少人支持。但本场比赛之后,也许技术流之说要让位于速度流,对于新国足来说,速度流似乎来得更加现实。
拿本场比赛来说,尤其是上半场开始阶段,伊朗队无论整体配合、个人技术、传切意识、逼抢中的动作合理性,都明显比新国足技高一筹。在这种情况下,国足根本无从拿到球,毋宁说什么技术流!事实上,不论是在羽翼日益丰满的日本队面前,还是在以跑不死著称的韩国人面前,甚至是在本场比赛中配合更加熟练、个人技术更高一筹的伊朗人面前,中国队如果拿出所谓的技术来,根本就是寒酸加可笑。
而此役的胜利,无疑是聪明的高洪波作出的聪明的选择的结果。此役的胜利,重要的无疑已不是胜利本身,而是高洪波会从中更加坚定自己对新国足方向的锻造,那就是:坚持并加强中国队一贯的速度流打法,坚决一脚传球,坚决抢断,坚决加强球员的跑动和接应。
从下半场比赛可以看出,伊朗队明显对新国足的这种战术不适应,或者说是准备不足。而现场拾音器里不断传来的高洪波的“抢他”的喊声,也已经十分明显地表明了新国足的这一方向。
高洪波建队以来,其大量招入年轻队员的作法一度引来无数怀疑的眼光。有的专家甚至放言,要组织未被招入国家队的队员跟高家军来踢一场比赛,其对高指导的建队思路之怀疑可见一斑。不过这场比赛之后,也许这个疑问就可以解开了:高洪波坚持打速度和抢断,而这无一不是需要充沛的体能做保证的;同时,基于坚决的战术贯彻的需要,选择更加年轻的队员,无疑也使高洪波有了更大的掌控把握。
找到方向比一场比赛的胜利要重要的多的多。所以,就本场比赛来说,胜利固然值得祝贺,但更加值得祝贺的却是:新国足终于找到方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