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评论海上钢琴师娱乐 |
分类: 电影收藏 |
海上钢琴师(电影资料收藏,非Ad)
http://upload.ppfilm.cn/moviebigpic/200707/20070731134841_4.jpg
http://images5.megajoy.com/2007-08-27/8ed49e2e-36ef-4896-900d-ada91726c1f7.jpg
http://images5.megajoy.com/2007-08-27/4321c601-7559-4b57-874d-1f5f682b9cdc.jpg
原文片名: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英文译名:The Legend of 1900
中文译名:海上钢琴师
编剧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Alessandro
Baricco
主演:蒂姆·罗斯Tim Roth 饰 1900
片长:125分钟 国家:意大利 语言:英语
发行:Fine Line Features(美)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28日-意/1998年12月25日-美
荣获1999年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
剧情介绍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于欧美两地的邮轮Virginian号上,负责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Danny
Boodman在头等舱上欲捡拾有钱人残留下来的事物时,却意外的在钢琴上发现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装在TD牌柠檬的空纸箱内。由于坚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缩写,于是Danny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独立抚育这个婴儿,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也没有国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而他也随着Virginian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然而好景不常,一次的海上意外事件,造成抚养1900的Danny意外丧生,幸而奇迹似的,某天深夜船上的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所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居然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展开了在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Max在因缘际会下来到Virginian号加入乐队伴奏,也因此见识到这位传说中的海上钢琴师——1900,两人因此结为好友。而1900在与发明爵士乐的传奇钢琴手Jelly同船竞技钢琴琴艺之后,声势更是如日中天。但尽管Max再三鼓励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赋,1900却始终未曾踏足陆地一步。直到他在为唱片公司录制个人专辑时,意外见到船舱之外清秀动人的女孩,并在感动之余创作了《1900's
Theme》(即片头Max与乐器行老板所提到的不知名曲子)。随着女孩的下船离去,1900的心开始波动,究竟1900会不会为了去寻找女孩而离开30多年来的船上生活?
关于电影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黄色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关于导演
本片的导演正是1990年前以《天堂电影院》(Cinema
Paradiso)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殊荣的朱塞佩·托纳托雷,此片是他的“三部曲”之一。
( 三部曲:《天堂电影院》/《星光伴我心》;《海上钢琴师》/《声光伴我飞》;《西西里美丽的传说》/《真爱伴我行》 )
如同《天堂电影院》给人的感觉,托纳托雷以其擅长的叙事手法,使观众随着回忆与现实交错间,轻易的融入剧情之中,并几乎因此而怀疑,本片是否为真人真事所改编。
而在本片之中,托纳托雷也与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这个配乐界的大师再度合作。(莫里康内著名的电影配乐作品包括:《天堂电影院》、《豪情四海》、《哈姆雷特》、《铁面无私》等等)就如同所有以“钢琴师”为名的电影一般,配乐必然在电影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影片的电影原声也是值得细细品味收藏的对象。
同样是从现代追溯古代,故事的背景同样在海上的邮轮,如果将《泰坦尼克号》比做丰盛的晚宴,在吃惯了好莱坞的电影大餐之后,相信精致、细腻的《海上钢琴师》会是很好的下午茶甜点,让你我的心灵觉得更充实!
关于配乐
影片配乐出自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以深情飘逸的典雅曲风,又一次掳获观众与乐迷的心。《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1999年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并众望所归地荣获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精彩台词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 ? 我能看到吗
?
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
?
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反正,这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
? 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无法看见尽头。尽头?拜托!拜托你给我看它的尽头在哪?当时,站在舷梯向外看还好。我那时穿着大衣,感觉也很棒,觉得自己前途无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没问题!可是,阻止了我的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惟独没有尽头。根本就没有尽头。我看不见的是这一切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后扔给我一架有百万琴键的钢琴,百万千万的没有尽头的琴键,那是事实,max,它们没有尽头。那键盘是无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键是无限的,那么在那架琴上就没有你能弹奏的音乐,你坐错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钢琴。”
“天啊!你……你看过那些街道吗?仅仅是街道,就有上千条!你下去该怎么办?你怎么选择其中一条来走?怎么选择“属于你自己的”一个女人,一栋房子,一块地,或者选择一道风景欣赏,选择一种方法死去。
”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
“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也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用钢琴表达你的快乐,但音符不是无限的。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
“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
精彩花絮
·片中那位挑战1900,还大言不惭的说是他发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在电影里饰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Clarence Williams III,他父亲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Jazz这个字眼的人。
·电影中的SS
Virginian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1904年出厂,1954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SS
Virginian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片中轮船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SS
Lusitania号及其姐妹号SS
Mauritania。1900弹钢琴的舞厅有着跟SS
Mauritania号相似的圆形屋顶。
·最后在录音合成时采用的大部分实际音响出自钢琴家缔尤特布塔。
·虽然Tim
Roth本来不会弹钢琴,但经过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后应该是学会了。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长)。要知道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
有没有一部音乐片能让一个准音乐盲重看五遍而不厌倦?当然有,它就是《海上钢琴师》。准音乐盲是谁?我。对音乐的理解方面,我只比西班牙前国王阿方索要好一点点,这位国王专门雇了一个“司国歌者”,其唯一的职责就是在演奏西班牙国歌时叫国王起立,因为国王听不出西班牙国歌。我能听出国歌并及时起立,也仅此而已,从小学开始,我的音乐成绩就在及格线上徘徊,就这样,都还全靠老师们开恩。
被过滤广告 被过滤广告 |
难怪欧洲电影人对美国电影一直不屑一顾,这部由意大利大师托纳托雷执导的片子不逊色于任何一部美片。这使我回想起了《美丽人生》,同样来自意大利导演的巨作。只要有法国和意大利这样充满了浪漫拉丁色彩的国度,就永远有来自欧洲的片子与美片争锋。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1900在爆炸声中与世诀别,我们也只有在泪光中与这部片子分别,真希望它永不结束,让我们永远陶醉在优美的琴声中。
钢琴与海浪共舞,柔情与真爱齐飞。(许允)
-----------------------------------
爱上钢琴,等于爱上死亡。《钢琴课》、《钢琴家》、《海上钢琴师》。每一部与钢琴有关的电影都是如此狠狠地撞击着心灵。用生命去爱琴声,用死亡去践前世之约。
第一次觉到钢琴的阴影是在《简爱》里。那本阴暗却有时温暖的小说成全了我少年时对爱情的全部渴望。简苍白弱小,自尊坚强,孤傲倔犟。我也是。想起她,便想起那句话,虽然最初并不是用在她身上的:有一种女人,她很坚决地背对你。然后,把头微微侧过来,告诉你,不要靠近她。简也有这样一个冷漠的背,却有一颗热烈的心。因为,她爱钢琴。那幅画面里,便是她擎着蜡烛走到钢琴边,坐下。
简没有死,1900死了。因为他只爱钢琴。他只为钢琴而生。自从他从底舱走上来,自从他发现了那架他的生命之琴。他做为单个人的命运便就此结束。
他拒绝录音:我与我的琴声不能分开。知道吗?那时他就已经放弃了生的需求。何需MAX再在临炸船前苦苦劝说?
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FUCH THE JAZZ
TOO。如果他活着,他还会说;FUCK THE
WAR。他没有户契、没有保险、没有身分。在人世间没有什么能证明他的存在。可却无人不知他的名字。于是他注定不属于现实、不属于人间。于是,你便不能简单地骂他懦弱,不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于是,你更不能笑他不敢面对现实,笑他不敢下船去追求新的生活。
该被取笑的,却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海,果真会更美吗?他曾停在舷梯中间。往前一步是人生、退后一步是黄昏。可是他犹豫了,最后终于退后一步。自始自终,他并没有回过头来看一次海。他不想生活在另一端。
88个钢琴键,从船头到船尾,从船舱到船底。他能紧紧抓住的,只有这些。可是: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我也看不到。曾经在城市中迷茫过的人,就不应该取笑他的胆小。固守心灵的那一隅,有什么不对?
MAX描绘的生活。乐队、风光、名声。于是,钢琴在陆地上只是个挣钱的道具。我与我的琴声不能分开。一个嗜琴如命的人,如何忍心仅仅用钢琴去谋生?可笑,这实在太可笑。
于是,他坚持的死亡又有何不可?MAX,你不并用泪流满面。用坟墓那端的眼睛来看,死亡对于1900是一种不可言状的美丽。
只是他还是有留恋吧。新奥尔良,清晨的时候会突然来一场大雾。在雾里没有人能看到教堂的尖顶。雾里有那双清澈的蓝眼睛、散乱的淡黄卷发、厚厚的嘴唇、忧郁的神情。还有那轻不可闻的淡淡一吻。
爱过,就够了。爱情,在他生命中,再也比不上钢琴。于是走吧,走到上帝那儿去。上帝的耳朵也需要琴声。而且上帝的房子永远不会被炸没。虽然在天堂里他也许会有两只右臂。
除了没办法画十字,不过只要能弹钢琴,就无可抱怨了。
本不是属于人间的精灵。正如青埂峰的那块石头。来人世走了一遭,却只在角落里掀起一角窗帘。终于明白这世界并不是他的,决意走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想起让我难忘怔然的一个墓志铭,父母给一个2岁夭折孩子立的: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对这个世界,我们也不太满意。可我们回不去。
1900回去了。他爱钢琴,于是他爱死亡。
-----------------------------------
生命像极了一场茫无头绪的冒险,所以我们往往会敬佩那些流连于同一个地方,专注于同一件事情的人。被无常的命运折磨的时候,拒绝改变有时候能提供给人一种安全感。所以《海上钢琴师》从一开始便给了我们很多期待。一个被遗弃在巨型渡轮上的孤儿突然间成了天才的钢琴师,他一辈子都不曾下过这艘船。海、船、来来往往的两千名乘客和他的钢琴构成了他唯一的世界。这部根据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柯的独白体小说改编的电影原本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丰富有趣的寓言,无论它是用来表现世事沧桑间闪现出的纯真与灵感,还是那些勇敢自信、充满梦想的移民,还是音乐给人的力量,还是一点点过了时的英雄主义……只不过,影片想告诉我们的太多了,结果倒好像什么也没有说清楚。
基斯比-汤纳度,曾经导演了那部感人至深的《天堂影院》(Cinema Paradise)。和很多欧洲导演一样,他不愿意大量的美国观众是通过字幕来理解他的电影的,所以他拍了《海上钢琴师》这部英语片。影片中装点上了很多好莱坞风味的元素:泰坦尼克式豪华庞大的海上巨轮、泛着煤气灯光的鹅卵石街道、看到自由女神像时欢呼雀跃的移民,当然还有擦肩而过的爱情和爵士乐,只是这些看似聪明的小伎俩加上并不十分聪明的叙事,使《海上钢琴师》看上去不再像一部哀伤、浪漫的意大利电影,那种带着笨拙翻译感的做作和书生气糟糕地弥漫于影片的始终。
在影片里,你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个穿着体面的角色,站在甲板上凭栏眺海,发表着关于自由生活和人生真谛的冠冕堂皇的演说,看起来就像在演莎士比亚戏剧的“泰坦尼克”版。影片拥有两位十分优秀的演员:有着忧郁气质、连笑起来都像在忏悔的添-罗夫和那个很会作眼球运动的胖子普里特-泰勒-文斯,只是这两个本来都灵气十足的演员在本片里却显得像两个牵线木偶一样。这完全是导演的错误,他灾难性地让主角每时每刻都用那些廉价的对白说出他们内心本可以更微妙的感情。毫无疑问,添-罗夫是个好演员,但不幸的是他碰到了一个执意要破坏那些含蓄微妙感觉的导演。
Ennio Morricone的配乐成了全片唯一值得关注的亮点,但可惜连这个唯一的亮点都被基斯比-汤纳度处理成是超能力制造出的赝品。1900和那个傲慢的爵士钢琴手Jelly Roll Morton(由Clarence Williams III饰演)在船上“飚琴”的那段戏应该是全片的高潮之一,只是好像两人比的与其说是音乐的表现力,倒毋宁说是比谁弹得快、弹得响,添-罗夫的手部动作经过数码剪辑看上去就好像有六只手在琴键上翻飞。一场琴技与内心的较量成了神乎其神的“武功大对决”,不禁让人觉得有点滑稽。
看片的时候我们也许隐约感觉到了点什么:1900的音乐是和他心底始终保有的那些价值分不开的,他弹琴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不离开他内心那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但影片没有印证我们内心的期待,我们不知道这个男人在想什么?他是个英雄还是个疯子?影片最后那段小号演奏仿佛是在追忆些什么。是的,也许的确是在追忆些什么,但,凭什么追忆呢?(张帆)
--------------------------------------------------------
本电影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钢琴曲。其中一段叫做 Playing Love,1900弹奏中,窗外忽有美女身影,1900一见钟情,即兴演奏出一曲优美的旋律。其情也真,其伤也叹!
此曲已收入本博的播放器。可点击播放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