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培智
张培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40
  • 关注人气: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茶担”——刊于2024的8月4日《今晚报》

(2024-08-05 07:12:30)
标签:

一隅斋

散文

乡村手艺人

分类: 散文
乡村“茶担”——刊于2024的8月4日《今晚报》

乡村“茶担”——刊于2024的8月4日《今晚报》

乡村“茶担”——刊于2024的8月4日《今晚报》


乡村“茶担”

“茶担”是一种乡村职业的俗称,指的是给办酒宴的人家帮忙干活的人。所谓的帮忙,并不是义务劳动,而是按“茶担”人数或宴席桌数计算收费总额,约定俗成或相互协商。

严格来说,“茶担”算不上手艺人。换句话说,他们所做的活儿没技术含量,无非说话和气、嘴皮子活络、人前无大小、笑脸相迎、手脚勤快,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的人,都能胜任。但“茶担”吃百家饭,干千家活,与万人言,需受得了气,耐得了火,忍得了屈。难免有人会有不满、埋想甚至动怒,“茶担”无论遭遇怎样的尴尬、无奈,依然笑脸相迎,赔个不是,说声对不起,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是为人处世的能耐,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茶担”并不是简单地端茶送水,而是承担了酒宴中的大量零杂活儿。善于察言观色的“茶担”,眼睛里能看出活儿来,自己能够办的顺手办了,不能办的便告知主人,或直接与主人另请的帮忙干杂活的人商量,及时办好办妥,为主人分忧解难。这样的"茶担"很讨主人家的欢心,因此会在结付工钱时毫不含糊。遇到出手大方的主人家,兴许还会另给"茶担"一个红包或一条香烟,以感谢"茶担"付出的辛苦。

凡农村人家办红白宴、“竖屋”宴、长寿宴、百日宴、升学宴、参军宴等,都会请“茶担”。“茶担”通常挑着放有茶盅、酒杯、碗盏的瓷壶和汤匙、筷子等一应物件,去为办酒宴的人家干活。很早以前,“茶担”来到办酒宴的人家,第一件事是引燃煤球炉子烧水,将几十只热水瓶置满开水,客人陆续来后就不愁没水喝了。现在有了电热水炉,“茶担”的第一件活儿是打开电热水炉烧水,这样就简单多了。

到了开饭时间,“茶担”脚不点地摊好桌布、摆上碗筷,在酒桌上放好杯、盘、碗、碟、匙等,送上茶、酒、饮料、酱油、酸醋之类的调料。客人们陆续入席后,“茶担”便穿梭于席间,随时为客人提供各种服务。诸如酒不够了、茶水没有了,“茶担”会小跑着热情奉上。酒过三巡,菜上过半,“茶担”的活儿进入另一个重要环节,为客人提供热气腾腾的毛巾,俗称“绞毛巾”,让客人擦脸擦嘴擦手。

“绞毛巾”是“茶担”获取额外收入的一个途径。一般来说,客人会在毛巾里塞上一点钱以示谢意,也有与"茶担"熟识的人,递上一支香烟,说:“不和你客气了。”“茶担”笑答:“不用的。”接过客人擦完脸送来的毛巾,又忙开了。

如果遇到的是结婚喜宴,那“茶担”能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新郎到了女方家,会有一些礼节性的“项目”,要感谢厨师和“茶担”的服务。新郎站在门外,等待里边喊“涨了,涨了”,伴郎送上糖果、香烟、红包等物,才能进入新娘家。到了吃饭时,同样要“绞毛巾”,新郎不会在这种场合丢了面子,自然会奉上不菲的辛苦费。所以,有时“茶担”获得的额外收入比正常的劳务费还高。

席终人散,收碗盏,清洗擦干,装好担子,在“下次见”和“辛苦了,谢谢”的道别声中,“茶担”肩挑装满碗盏茶具的担子,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