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长就好?
(2012-10-24 02:48:43)
标签:
莫言香港诺贝尔奖大学演讲小学五年级杂谈 |
经常看到各类媒体介绍那些活到100多岁的老寿星们,整体的印象是有几个基本:
1. 基本都是满脸褶子再也抻不开;
2. 基本不思考人生不刻苦学文化不操心国家大事;
3. 基本一辈子每天都要干农活,不是下地种田就是上山砍柴,没有过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4. 基本粗茶淡饭没见过山珍海味;
5. 基本家徒四壁只够挡风遮雨;
6. 基本闷在当地没出过远门。
当然寿星里面也有特殊的,比如张学良,不过想想他要是不被限禁几十年,以他的秉性估计撑死也就是七十古来稀。
总结出这些基本,我对“长命百岁”这事儿开始感到二乎。
首先直觉上明白了自己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活到那把年纪了,因为过去的40多年里我干了许许多多不利于长寿的事情,其次又觉得如果活到那把年纪是以上述条件为基本,哪怕就是其中的几个甚至是一个,我还真未必愿意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实在不是那种苦哈哈地看着别人幸福的人,更懒得赖活着就是为了看更多的人好死。
我想,也许,我说是也许,这些基本着活到百岁的老人们也是被生活逼的只好基本着活到现在了,他们没有人是刻意地为了养生而故意这样基本的。
那个得了诺贝尔奖的莫言在香港一大学演讲的时候说,他小时候过的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当作家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每天三顿吃饺子。他小学五年级就被赶出校门,只好每天到老远的山上放牛放羊,于是他就躺在绿绿的草地上仰望蓝天漫天胡思乱想。莫言说后来他的小说里的很多内容和心情都有那个时期的影子。但是,他又说了: 如果我小时候可以象香港的孩子们一样衣食无忧,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还有其他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一定会选择香港这样的生活,宁可不当什么作家了。
肯定有人说我极端片面,还会举出很多优秀的人物说她们活得也很长,这我绝对同意。但我已经太困了,没时间再写他们了。睡觉去了,做不到长命百岁,但还不想这么早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