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一个从小到大对各项体育活动近乎深恶痛绝的人。虽然在我生命的前18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大人和老师试图把我培养成郑海霞或郎平那样的铿锵玫瑰,但我一直用温柔的不合作态度沉默着直到他们的眼光里流露出愤怒的失望。为此我被所有大人确诊为“不可思议的执拗和不识好歹”,直到今天前辈们还会把我生活中每一次的失败和不如意归结到“不听老人言”的高度上。
我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的生命准则,因为各种科学知识和实例在不断证明着我的观点:生命在于不动。
我一直认为身体好坏尤其是寿命长短与体育锻炼没有绝对直接的关联,特别是体育比赛。所有运动项目的起源和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都不过是符合以下人类基本要求:1。向异性展示;2。向同性挑衅;3。满足大众的好斗心理。
所以体育比赛,特别是球类项目,基本可以定义为是一种约等于受法律保护的“N个人簇拥在一起蹬脖子上脸表演的斗殴或是打群架”,运动员冬练三九下练三伏的终极目标就是用自己的荷尔蒙唤起大众的荷尔蒙。
我身体里的那点儿荷尔蒙还不够自己个儿用的呢,维持生命的正常运转都费力,根本煽乎不起别人更被别人煽乎不起来。
大多数百姓日常的运动爱好基本都是球类运动,起码还能搭伴儿不耍单,现眼还可以有个垫背的。
保龄球风行的时候被一帮哥们儿逼着买了张卡,不买不行,因为哥们儿的哥们儿是那球馆的经理,人家派了个干净利落的小伙子直接拿着发票找我报销来了,我这人脸皮儿薄心肠好,怎么忍心小帅哥领不到奖金。
那一阵儿每天吃过晚饭就被通知球馆见,每次进去扑鼻而来的都是各种鞋和各种人散发出来的各种味儿,我抽烟的恶习就是那会儿养出来的:宁可被尼古丁毒死也不能被臭鞋熏死。更让我无法忍受的是每次都要穿无数人穿过的保龄球鞋,抚摸着无数人抚摸过的球,这让我常常想到小时候老师讲卫生常识时让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堆堆蠕动的细菌。于是我又找经理开了张发票,球包球鞋还有球全都放进了后备箱。行头都置办齐了,我就再也没进球馆:太没劲了,整天撅着屁股抱着个大球撞那几个瓶子,搞得脑袋和屁股越来越沉。
后来突然流行网球了。我的后备箱除了保龄球包之外又塞进了网球拍,网球衣,网球鞋,还有护腕毛巾以及两筐黄灿灿的网球。这回比保龄球强,起码没有了乌烟瘴气的环境,还请了个教练,可我现在已经记不起当时是不是打过网球了,好像总在呼哧带喘满世界捡球,心说要是这样还不如跟家里地上撒把绿豆捡捡还省钱。
不知道为什么我周围总有一帮讨厌的家伙擅自替我作主强迫我到各种地方打各种球,他们说我需要锻炼。于是我的车后备箱装满了各种球具出差时连行李都放不进去。
但最终的结果是我不断地静悄悄地积累着我的脂肪。
前一阵有人开始在我面前忽悠高尔夫,听着就不贴谱儿:到好远好远的地方,花好多好多的时间,费好多好多的MONEY,扛好重好重的球杆,走好长好长的路,就为了把那白色的小球塞到那个小洞洞里?
当时还听到某成功大亨对记者真情告白说“后悔没早学习高尔夫”,我心说我要是丫老婆绝对立马回家把丫的床上全铺上草皮。
可我周围还是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频繁地开几十公里奔向高尔夫球场。越来越多的人早上在办公室里望着外面晴朗的天空就像刚进到戒毒所一样浑身没着没落的。
这是为嘛呀?至于嘛?
我承认高尔夫确实是一种很悠闲阳光的户外运动,有人说它之所以突然流行起来是因为现在人的工作生活压力太大,节奏太快,还有市区内环境的拥挤和恶劣。这些我都同意,但好像还是觉得理由不够充分:人家外国人节奏慢,压力小,躺在家里也能望着蓝天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为什么也整天高尔夫长高尔夫短的?要是纯粹为了躲避都市的喧嚣,到郊外爬山钓鱼不是也可以吗?钓鱼竿比高尔夫球杆便宜多了,鱼虫也比高尔夫球实惠多了,起码回来还能让二儿他妈妈把鱼卖了买芝麻酱烙糖饼。
终于我还是被那几个住在二楼也坚持坐电梯上下班的优秀人士忽悠起来了。因为他们说要把“GOLF”放在致力于终生运动和调整人生观的高度上看待,而且还说GOLF就是Green,Oxygen,Light 和Friends.这个解释让我的小资心态很受用,尤其是最后的Friends,他们说的时候期望的语气里还带着威胁,好像我再不行动后半辈子就不认识我了。
渐渐地,我开始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包括我自己,喜欢高尔夫的真正原因了:除了它不那么耗费自己和别人的荷尔蒙之外,除了它要求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之外,最主要的这是一项极为反常规的运动,它恰好符合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不愿受束缚和“思变”的偏好。
对于其他的球类运动,不管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场地的规格永远是固定的,你发挥的空间永远局限在一成不变的范围里,就像办公室里的白领,不论你什么职位,什么工作,不论你干的好坏,薪水高低,你日复一日活动的空间就是你面前的办公桌和桌上的键盘,你唯一可以不断提高的就是你办公桌的档次和敲键盘的速度。
而高尔夫则恰恰相反:场地永远是不同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球场,你要不断挑战和适应新的环境,打腻了一个球场可以换另一个新的,即使是同一个球场每次也会走出不同的路线。这事就变得比较好玩儿了:你只要想象几个要好的同事隔三差五就搬到新的办公室里说说笑笑地上班该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景象,这时候工作就不再是一件苦差,像我这样的人肯定就每天直接带着铺盖卷上班了。
更可贵的是高尔夫不像别的球类老握着一个拍子,高尔夫的球包里至少塞着13根球杆,各种用途,各种功能,没有绝对的规则,完全因人而异根据个人能力和喜好选择。这点很是令人受用,有一种被尊重的相对自由和选择的权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还极其吻合人性中“喜新不厌旧”的素质。你想想,红烧肉就是再香也顶不住天天吃呀,谁不愿意想吃啥吃啥想咋吃咋吃。我突然想起最近从不同方向发来的短信,意思是说女人找男人最好是家里有个做饭的,外面有个挣钱的,身边有个英俊的,老了还能靠上个当大夫的,诸如此类。(这短信的确切内容记不清了,我一般收到就删掉,不够黄,没有收藏或转发的价值)女人对男人尚且如此,何况男人对女人的期望。所以当有一种运动,能让你不断变换手里的家伙,永远面对不同的景色该是多么惬意。
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有道德的人,有责任的人,有使命感的人,我们不可能随意地变换工作,变换房子,更不能随意变换睡在我们身边几十年的人(我们不被换掉就已经是万幸了),但我们也有追求有向往,我们不愿意一成不变墨守陈规,我们也渴望创新和与时俱进。这是人性,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尤其是对那些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用法律,道德和职业标准给自己上套的人来说,当现实和理想不太吻合的时候,怎么办呢?
换换场地,换换球杆,换换空气,挑战一下自己,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
高尔夫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