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政放权,打破千校一面

(2013-03-21 08:24:29)
标签:

简政放权

办学体制改革

校本管理

特许学校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不久前,“一位地方教育局长的苦恼与困惑”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他说: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重视教育发展的信心前所未有。但本该举办的学生活动,大多数学校不敢举办;教育发展所需要进行的改革实验,学校不敢轻易启动;原本不该学校管、学校也根本无力管的事情,学校最后都得硬着头皮接管。这样的教育外部环境何时是尽头?

这位局长道出的,是一种制度性的弊病。在大一统、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中,中小学在很大程度上是 “教育局办学”而非“教育家办学”,出现学校高度同质化、千校一面的局面,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在实行单一的应试教育。许多家长想要寻找能够善待学生、不以考试排名压迫学生的学校,已经十分困难。如何焕发公办学校的活力,改善品质,办出特色,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性,是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小学办学体制曾经非常活跃。但那一轮改革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下,以学校转制、经营创收为主要特点的。2006年起按教育部要求加以整顿和规范之后,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逐渐沉寂。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重新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任务。近年来,一些地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多为建立家长委员会,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并非最核心的内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还是通过政府简政放权,改变政校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家办学。由此才能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突破千校一面的困境。

这一改革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当务之急,首先是要简政,减少办文办会、评比检查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地,是要创新机制,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按照“政府投资、专家办学、行业监管、中介评价”的思路,推进管理、办学、评价分离,建立了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现代学校制度。政府大量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评估,原拟开展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示范学校防治近视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信息化应用示范学校中小学科技创新示范学校实验教学示范校图书使用示范学校等多种涉及学校达标、验收和评优项目一律暂停。潍坊市从2004年起实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已经取消了学校的行政级别。坊子区的学校建立了多方参与的理事会,握有任免校长的权力。校长具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任命副校长和中层干部,公用经费的使用也可以自己做主,教育局只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各校的办学情况聘请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潍坊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独立评估。实行改革后,改变了以往教育局“靠通知和检查控制学校”、校长师生疲于应付的局面。教育局变施令者为服务者,它的管理主要是提供服务,包括制定规则、搭建平台、组织评价、调配资源。改革的结果,是校长们真正把时间和精力用来研究教育,“而不是去琢磨局长的脸色。”

美国近些年来在中小学实行“校本管理”、“特许学校”等改革,也值得我们借鉴。“校本管理”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学校,学校自主和共同决策,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安排,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特许学校”是指地方教育部门与一些团体、企业或具有教育理想的个人签定合同,将独立的公立学校交由其管理,政府按照合同约定评估和检查其办学质量。特许学校由政府提供所有经费,但在教师聘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相信如果在我国有一部分学校实行这种改革,将有助于打破铁板一块的格局,焕发教育家办学的生机。

                                                                                2013-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