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简政放权办学体制改革校本管理特许学校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不久前,“一位地方教育局长的苦恼与困惑”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他说: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重视教育发展的信心前所未有。但本该举办的学生活动,大多数学校不敢举办;教育发展所需要进行的改革实验,学校不敢轻易启动;原本不该学校管、学校也根本无力管的事情,学校最后都得硬着头皮接管。这样的教育外部环境何时是尽头?
这位局长道出的,是一种制度性的弊病。在大一统、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中,中小学在很大程度上是 “教育局办学”而非“教育家办学”,出现学校高度同质化、千校一面的局面,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在实行单一的应试教育。许多家长想要寻找能够善待学生、不以考试排名压迫学生的学校,已经十分困难。如何焕发公办学校的活力,改善品质,办出特色,增加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学生和家长的选择性,是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小学办学体制曾经非常活跃。但那一轮改革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背景下,以学校转制、经营创收为主要特点的。2006年起按教育部要求加以整顿和规范之后,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逐渐沉寂。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重新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任务。近年来,一些地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多为建立家长委员会,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并非最核心的内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关键,还是通过政府简政放权,改变政校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促进教育家办学。由此才能形成多样化的办学模式,突破千校一面的困境。
这一改革的责任主要在地方政府。当务之急,首先是要简政,减少办文办会、评比检查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东西,减少对学校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地,是要创新机制,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美国近些年来在中小学实行“校本管理”、“特许学校”等改革,也值得我们借鉴。“校本管理”的根本点就是将教育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学校,学校自主和共同决策,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负责预算、人事和课程安排,通过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为儿童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特许学校”是指地方教育部门与一些团体、企业或具有教育理想的个人签定合同,将独立的公立学校交由其管理,政府按照合同约定评估和检查其办学质量。特许学校由政府提供所有经费,但在教师聘用、经费使用、课程设置等方面享有很高的自治权。相信如果在我国有一部分学校实行这种改革,将有助于打破铁板一块的格局,焕发教育家办学的生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