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模式和居民的出行方式是影响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曾经是一个自行车大国,城市以公共交通为主;但在近些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对私家车的不适当强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2007年5月,北京的机动车拥有量突破300万,户均拥有0.68辆。今年8月举行奥运会时,北京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330万辆。激增的机动车不仅恶化了北京的空气质量,也使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引发了人们对奥运交通的担忧。
在创办北京奥运的征程中,通过政府机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良性互动和广泛的公众参与,“绿色奥运”的理念深刻地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绿色出行”正在染绿北京的城市交通,在促进和谐交通,改善空气质量,建立宜居城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之友”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一直反对片面发展私车的政策,将促进“绿色出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2005年,自然之友发起倡导骑自行车的“骑行北京”活动,向主管部门送交《关于完善和落实北京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议》,呼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自行车交通,将自行车交通纳入到北京市现代化的交通体系中来。虽然在各种绿色出行的活动仪式上,青少年的车技展示都是一个亮点,但似乎是“逆潮流而动”的骑单车,总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出人意料的是私家车的车友会成为“绿色出行”的同盟军。北京的有车族在度过与私家车的短暂蜜月后,进入了对汽车公害的反思之中。2006年5月15日,112家组织机构——包括76家汽车俱乐部及车友会、9家民间环保组织、10家新闻媒体和14个大学生社团等——共同发出
“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获得车友的热烈响应。6月5日“世界环境日”,出现了“25万车友今起每月少开一天车”、“40万外企员工承诺绿色出行”的报道。2007年8月“好运北京”期间,参加“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机构达到了504家,其中汽车俱乐部和车友会多达407家,包括汽车之家、易车会、爱卡、龙之队、汽车PC、天下车友、新奇军、北京双翼、指南针、中联车盟、千里马、夏令营、车友会所、菲动力、菲狐队、别动队、赛欧等。车友会就这样声势浩大地驰入了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同样有声有色的是“无车日”行动从民间走向政府,奏响了“绿色出行”的高昂旋律。2007年9月,国家建设部发起的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在全国108个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9月22日被定为“无车日”。起源自国外的“世界无车日”活动,不到10年,终于落地中国城市,意义非凡。首都的首个“无车日”不仅有“市长乘公交”、“局长步行上下班”等热闹的新闻,也取得了节约燃油、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实际效果。
“绿色出行”的真正高潮,是北京市在全国引导的“廉价公交风暴”。选择公共交通是一种最普及和长效的绿色出行方式。随着奥运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北京市大力建设轨道交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大幅提升。自2007年1月1日起,北京市所有公交车(9字头空调车除外)统一票价为1元,成人刷公交卡享受4折优惠,学生卡享受2折优惠。10月7日,伴随地铁5号线开通,北京市轨道交通全路网实行2元的单一票制,北京一举成为全国地铁票价、公共交通最为便宜的城市。廉价地铁交通受市民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有关部门的预期。老百姓说,北京的公交真正姓“公”了。继北京之后,深圳、无锡、西安、广州等多个城市相继宣布或酝酿公交降价。
围绕“绿色奥运”建设,自行车的命运也出现了引人瞩目的转机。2007年9月,“迎奥运首都公共单车推广行动”出台,商业化运作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落户北京,可以实现甲地租车、乙地还车的异地存取。今年的租赁点将增至200个,可提供的各种自行车总量达5万辆。公共自行车在北京“大行其道”的理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事实上,不少欧洲城市通过重新规划,已经将自行车纳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骑自行车也成为青年人的时尚选择。
以建设“绿色奥运”为契机,北京正在成为“绿色出行”的“首善之区”,对于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8-6-1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