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2011-08-22 17:35: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课评课

    可能是自己懒的缘故,一星期前刘老师就告诉我上课的内容,自己上一个星期磨磨蹭蹭,到这个星期的时候,课还没有备好。但还好有学校数学组做坚强的后盾,星期二下午磨课,两个何老师和徐老师帮忙听课、评课,到星期三晚上才终于赶好这一节课。

在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

由三个近3年的中考题(二易一难)作为引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

阅读11中考说明;

利用4个开放题重点梳理说明三角形全等的4种思路;

一个关于三角形全等的例题和一个变式练习。三个老师的意见是:

1)知识点松散,整堂课不连贯(一个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即可);

2)知识点的梳理既无意义又耗时(知识点在复习书上就有,看看都可以);

3)图形太多,看的很累(争取两三个图贯穿一堂课,练习应是例题的变式,最好多一点);

4)没有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4种思路本身就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

  针对上述意见进行修改就形成了这节全等三角形复习课。通过这次活动,引导自己对典型复习课的思考与反思,这已经是我最大的收获。

 平时准备最不充分的就是复习课,久而久之,复习课已经 成了老师最不愿意上、学生最不愿意听的课型。经过这次活动,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有几点拙见,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 制订好复习课的复习目标

   复习顾名思义是对旧知识的重新学习,重新学习势必对以前多节新课中的知识点或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压缩整理。

 首先,选择合适的知识范围非常重要,尤其是中考复习课。范围过大会造成对重点只是蜻蜓点水,范围过小会浪费时间。

在这次公开课中确定上全等三角形的哪些内容为难了我好几天,复习用书上全等三角形这一节就包含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部分内容。

一开始我就认为我应该上前面两部分内容,在和同事的讨论的时候,他们也认为这样。

可在试课的时候,问题很多,两部分内容不是无缝衔接,过渡时非常牵强,甚至找不到合适的衔接语。另外从知识间的联系来说,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特殊的三角形的联系更紧密。

因此,我最后确定我这节复习课的内容就是纯粹的全等三角形。

其次,应确定对所选知识点中重点的复习深度,过易会让学生索然无味,过难会让学生畏惧前行,失去信心。我对这节课的难度把握是保全突尖,教学流程本身有梯度,例题与配套变式也有梯度。不过对于例2的第二问“图中还有全等的三角形吗?”,这个梯度设置过大,许多学生还观察不出。假如这样设置“△DBN与△ABM会全等吗?再还有全等的三角形吗?”,效果应该会更好。

 

二、精选例题,多加变式

这一部分的设计是整堂复习课的灵魂,一个好的例题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理的变式会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通过变式训练,能让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我这节课的题目设置有个原则图形要少。这样就一定要一图多用,即出现了例1的题变图不变的多个变式。实际上前面的4个开放题我也力求一图多用,从而突出本节的重点:寻找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的选取主要是考虑到变式的另一种变化方法----图变题不变。让学生学会从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中的共同思路方法。

 如何精选,其实,这两个例题都来自初一下的作业本上的题目,并进行了适当改造,变成两个有梯度的结论开放题。同时,这两个例题最后都变到08年的两个中考题,其实是想告诉学生中考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做题目的变式,从而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自己对例题进行变式,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三、加强备课组管理,做到集体备课有效、务实。

  实际上,我的这节课,没有三位教师的指导与点拨,我的脑筋也许还不开窍,公开课会上的乱七八糟。他们在给我评课的时候,事无具细,大到教学流程,小到一句话,都会认真的给出他们的意见,令我敬佩不已。细细联想,如果我们平时的常规课也能在这样良好的教研氛围中进行,我们的数学课堂会是学生最爱的课堂。平时最简单的就是备课组成员之间,也许不需要几分钟,就象平时的聊天,这就会是有效、务实的集体备课。

我感觉本节课中的不足:

1)出现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

2)例2的结论开放太大;

34条思路的引出不自然,也可以在课件上先显示具体答案,再出现的思路,最后隐去具体答案。这样能体现从特征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4)没有布置作业。当然,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各位同仁能对我这节课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共同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