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毛门”,怎会因一句道歉过去?
(2011-10-31 15:41:22)
标签:
八毛门深圳儿童医院健康 |
分类: 浅薄视野 |
看到深圳“八毛门”事件主角的道歉,虽然为医生们长久以来的压力舒缓一口气,但同时不免为事件造就的后果感慨:“八毛门”,怎会因一句道歉过去?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患儿的就医经过。先是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建议患者家属手术治疗,手术需要花费十万元。患者家属拒绝手术,转诊到广州,广州医生只用一支开塞露,就缓解了患儿的病情。于是,患者家属指责深圳儿童医院,说十万元的疾病仅用8毛钱治愈。之后患儿症状再发,再到广州就医,广州某大医院也建议手术。在消息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在武汉同济医院发布手术治疗的消息,据说花费2万余元。
不知道患者家属这种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是既庆幸在同济医院“价格便宜”,又看到患儿病情并没有因此耽误,而长松一口气,还是道歉的同时,传达着某种信息?我们并无从而知。但可以明白的是,事件给整个医疗界造成的影响,不会因为一个道歉而结束。
媒体过度的炒作,带来对媒体的不信任,已经从患者和医生两方面都形成共识。当我们拥有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媒体,却又无法对媒体工作者因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追究责任的时候,整个社会道德的沦陷,将会因为不良媒体而加速。这种加速不会因为一句道歉而回归,就如一个谎言需要另一个谎言掩盖,不断的谎言必将再也掩饰不住被击穿,最终有如引爆一个炸弹,爆炸了就再也无法阻止。
医患之间原本脆弱的信任,被莫名地砍断了最后一根稻草。这种断裂不会因为一句道歉而改善,因为这次伤害的是医生的心灵。心受伤,犹如玻璃破碎,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从患儿到武汉就医可以嗅到一二,肯定不完全是因为同济医院的医术,而是在另一个地方能找到信任的基石。但这个患者走了,医生们会更加防备另外一位患者,这种防备不会因为一句道歉结束。这次患者可以回到武汉去,下次急诊就不可能再有充裕的时间,道歉过后附上的同济医院费用,也说明了患者将不再相信深圳。
很显然,“八毛门”问题的发生,暴露出一些不再是医院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这件事过去了,深圳市儿童医院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大度。但这仅能代表官方的语言,并不能代表医生的声音。医生们如何看待,并没有媒体深入报道。医生们需要创造信任医生的环境空间,但医生依旧没有发出声音的渠道,这是不正常的社会氛围,这种氛围不会因为一句道歉而改变。患者的声音发出来了,医生的声音依旧没见,医患的平等沟通、顺畅沟通,依旧只能是停留在想象中。
“八毛门”,是一把双刃剑,造就信任的瓦解。道歉不会过去,是因为这不是解铃和系铃的关系,而是创伤和道歉的关系,即使道歉了也不会过去。但我们期待这把剑能砍出对体制的反思,对再损伤的预防,从根本上预防伤害的再发生,才是还医生一个合理行医环境,也是还百姓一个安全就医环境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