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照亮孩子的行程
(2011-03-10 08:39: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杂记 |
我和同事正在番禺调研,看到有中山打来的电话,手机中传来儿子的哭声:“爸爸,我没有捣蛋,就是想和同学玩,他们就说我害人”。电话是老师打来的,这已经是二周内第三次听到学校里的投诉了,夫人都担忧:“这孩子该怎么办?”老师肯定也是实在气不过了才会打我的电话。儿子听说是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想着近来连续被投诉,也急哭了。
儿子很少在我面前哭,为了不让他养成哭的习惯,我曾经告诉过他男儿不许哭。为了不让儿子哭,我告诫他“让我见到哭就要挨揍!”,儿子还确实因此被揍过。儿子要强,在跆拳道馆里每一次踢腿都伴随着震撼的怒吼,与更大的小孩对打从来不胆怯。儿子心理素质好,第一次报名参加少儿成长加油站比赛,儿子走上舞台面对众多陌生的观众,那种自信的眼神令我感到多么的骄傲。儿子胆大,每一次外出,儿子总是迅速地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从来都是因为“胆大”受到别人的赞扬。可是这次,儿子哭了,我知道是遇到了他自己跨不过去的坎。从儿子的哭声中,我听出了似乎在黑夜里突然掉进水中的那种恐惧。
接到老师来电话投诉,赶紧训斥小孩一顿,然后自己气呼呼地抱怨小孩不懂事,是大家最常用的处理方式。我不好说这种方式有何不妥,反复被老师投诉哪个家长都会感到尴尬和难受,谁不是“恨铁不成钢”呢?但我知道,我也曾经年幼过,当我年幼时觉得父母不理解的时候,气的真想离家出走,我肯定不能这么做。我也知道,儿子肯定在家里因为“投诉”受了不少夫人的唠叨,如果我再训斥,小孩的心理将不能再寻找到宣泄的窗口。
于是,我只是平静地笑笑说:“晔轩,我知道了,啊,不哭!”。儿子如释重负地由哭泣转为抽泣,最后说声“拜拜”挂断了电话。听到儿子心情趋向平静,我想起了儿时在黑夜中守瓜田,看到父亲远远而来手电光的心情。其实我一个人在山沟里看守瓜田还不算特别害怕,但父亲来到身边,就是觉得那么踏实。父亲一个人耕种八亩地,又担任村干部,很少有和我沟通的时间。我小时候伙伴们不爱和我玩,以为自己有什么天生的缺陷不被伙伴们接受,曾经忧郁寡言。父亲一句话“大胆地说,敢说才会进步”点醒了我,从此走向了阳光的生活。父亲一生就是那么在我们心里阴暗的时候偶尔说上一句,扒开我们心灵的云雾,为我们导入阳光。
周末回到家,儿子罕见地扑向我怀里,要了个拥抱。在空闲下来的时候,我静静地听了儿子对事情经过的汇报,和儿子分析为什么会挨别人投诉。我儿子好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投诉“多一个手指”,是因为在老家的时候,和亲人们的小孩在一起打闹是最亲近的表示,孩子们在嬉闹中感觉快乐。可是在中山不同,城里的孩子普遍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如果侵入别人的空间,很容易被认为受到冒犯,而不会被认为是一种友好的表示。很多同学都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动手动脚的,尤其是喜欢清静的同学。我和儿子说,主动与同学们交往并没有错,错在于没有选择正确的方式,要学会用不同方式与不同的同学交往。
我不好说当今的教育有问题,老师面对那么多的学生,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在学校里,老师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这么多学生就像一位官员管理者那么多部下,这种管理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中国的社会哲学。老师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就像单位里领导喜欢听话的员工一样。适应学校的教育,也是培养适应将来社会的能力。当父母的,千万别因为送小孩入学,就放松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小孩的成长还要依靠父母把舵。
随着小孩的长大,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从二年级升到三年级,小孩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里经常听到的是老师赞扬,一二年级老师不再只表扬孩子,有时候还会严厉地批评,这时候经常听到孩子怀念幼儿园时光的感叹。到了三年级之,刚刚适应老师时有批评时有表扬的孩子,则转向了面对老师持续的批评。从三年级的家长会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老师不再宣布哪些学生又有进步,哪些学生受到表扬,更多的是分析孩子们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可以理解和想象,学习成绩依然不错的小孩,很可能难于适应“老师的冷漠”。
时光飞速地溜走,小孩其实很希望停留,正如我们总是怀念小时候无忧无虑一样。而现在的生活节奏更加快,环境激烈变化不断造成孩子心灵的落差,这种落差形成一道坎遮住了孩子心中的阳光,留下长长的阴影,就如阳光被遮挡留下阴影一样。每个小孩都会有遇到不同的坎,坎的高低直接造就阴影的长短。每个小孩也都会有遇到跨不过坎的时候,有时候是自己的能力确实跨不过,有时候是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跨不过。坎坷留下的阴影,部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有些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驱除,像黑夜的恶魔一样牵扯未来人生之路。这时候需要有人伸出援手,或者帮助孩子跨越坎坷走出阴影,或者提供一片阳光照亮孩子心灵,给予孩子向前的力量。
人生漫漫长河,总会有遇到风浪的时候,不要抱怨孩子不能适应环境,从来没有任何人的成长是一帆风顺。为人父母,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当孩子遇到跨不过去的坎的时候,帮助引入一片阳光,让阳光照亮孩子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