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明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最好出路

标签:
红糖甘蔗小苏打旅游经济制作工艺义乌杂谈 |
分类: 我的足迹 |
这次在义乌出差,在院领导的安排下参观了义乌红糖节。
红糖制作工艺是义乌民间的传统工艺,是以前的农村百姓致富的手艺。义乌有很多农田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产出的甘蔗糖份含量大。百姓将甘蔗榨成汁,再经过煎熬,当甘蔗水中的水分蒸发之后便成了糖。这种制作工艺做出来的糖与机器烘干不一样的是,糖经过了一个持续煎熬的过程,出来的糖是红色的,有温补性,是产妇补身体必备的食品之一。
熬红糖的制作过程需要9个锅,一般4位师傅持续工作,另外一人旁边帮忙。红糖水输送过来,首先是过滤,进入第一个大锅进行加热,并不断地向第二、第三个锅转移,前面三个锅可以火大一些。第四至第六锅是预蒸发,到一定浓度后再舀至后面的锅。后面三个锅相对小很多,主要是将糖水基本熬干水分。浓缩的红糖水可以拿来浇在麻花、蛋卷和其他食品上制成美味可口糖包食品,也可以放到储槽中晾成红糖。晾红糖的工艺又分为加小苏打和自然晾干两种,加入小苏打的红糖会变成粉状,不加小苏打的红糖自然结块,再切成片就是我们购买的红糖块。一般产妇吃的红糖是不加小苏打的,所以是块状的。制作工艺好的红糖的红色只是淡淡的,因为如果煎熬过程中有烧焦则会红得发黑。
红糖节举办地是义乌市的一个名叫“西楼”的小村庄,只有两栋作坊,一块小小的广场。作坊之间堆满了甘蔗,如果你想尝尝甘蔗的鲜味,尽可以随便挑上一根,不用问是谁家的。你也可以拿根甘蔗洗干净,叫制糖的师傅帮你浇上糖水。广场上有卖麻花和山楂串的,你可以买了去包上糖衣,制成糖包麻花或糖葫芦。当然可以采购到种种制作好了的糖制品,或者买上几箱糖制品回家。
红糖制作工艺曾经在义乌很多的乡村盛行,由于义乌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逐渐转向获利更高的经商行业,红糖制作几近消失。为了保存红糖制作这一传统文化,义乌市领导规划了红糖节,将红糖制作工艺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每年的红糖节,大量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轿车往往连绵数公里,红糖生产再也不仅仅依靠红糖销售赚钱。红糖节的热闹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庄种植甘蔗,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作坊再度开放。
义乌的红糖节不禁让我想起在法国波城参观的丰收节。一样的乡野风情,一样的民间风味,之前感慨波城为何如此有魅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传承了祖先的文明,而恰恰是这些淳朴的文明成了现代人追逐的梦境。在被现代文明糟蹋的城市中,污染的空气、肥腻的食品、僵化的笑脸、无形的压力,人们多么渴望自然的美丽。于是人们不惜花费,来到民间,来到欧洲,寻找古文明的记忆。其实,欧洲的魅力也就是发展中的传统文明没有消失,吸引着我们的不是巴黎圣母院那栋不起眼的房子,而是其中代表着曾经的过去。突然想起:假如没有当年北京的改建而是扩建,没有南京的拆除孔庙围墙事件,没有舟山定海区的大批古建筑群消失……,我们还会渴望远度欧洲去旅游么
我很幸运地在看到温岭的石塘小镇之后再度到了义乌的西楼,这些经济的发达地区竟然还能够遗留下如此完美的记忆。多么希望有更多的领导能像义乌市领导一样的英明……
前一篇:突然想留住这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