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不是人?

(2009-05-19 08:38:20)
标签:

心灵点滴

医生

天使

医患关系

健康

分类: 好作推荐

    《心灵点滴》是1998年美国拍的片子,最近由于情绪管理课程的火热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片中主角饰演的是一个不知道人生方向想自杀的人,在精神病院寻求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和患者沟通可以治疗患者的疾病,于是决然学医,在学医过程中挑战传统医学常规的艰辛过程。

    片中我映象最深的是医学院开学时院长短短的演讲:“患者赋予你们害人的权利,他们心甘情愿且毫不防备地接受你们开膛破肚”,“人性有自私、贪婪等等弱点”,“作为医生,首先要抛弃自己的人性”。也许翻译成中文有些难于表达,但我知道他的意思就是要医学生们首先摈弃人性的弱点,摈弃“七情六欲”,将自己确立成为超然的人,或者不要想象自己是人,也许那就是“天使”的概念吧。

    《心灵点滴》中我看到了久违的“心灵美”,主人公是纯粹为病人着想,可是他的做法却是违背了当时医院的常规,甚至走向了“非法行医”的边缘。主人公给患者带来了欢乐,却给医疗体制带来了冲击,结局是他失去了爱人,也差一点不能从医学院毕业。还好美国有超出法律条框的“陪审团制”,最终依靠陪审团的裁决主人公还是顺利毕业了,后来按照理想组建了一个大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总是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敢肯定不少的医学生也和我当年学医的时候一样热血沸腾过,只是在现实之中低下了头。还记得我回到工作过的地方对曾经的同学们说:“医生一定要有奉献的思维”。我那些兄弟马上呛我一句:“你干嘛去了?自己走了,回过头叫我们要奉献?”

    我知道多语是多余,我只是想建议我们所有的医务人员花点时间去看看《心灵点滴》,假如能够找回曾经的理想是最好,起码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还能学会部分技巧,对开阔诊疗思维也很有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