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让那丰盈抚慰贫瘠

标签:
文化 |
分类: 文论 |
让那丰盈抚慰贫瘠
王威廉
小说家的理想状态便是一直写别人的故事,让别人的命运在自己的笔下荡气回肠。但是经常这么做,也难免会缺乏那种切身的痛感。因此有时候不妨调转笔锋,对准正在写作的这个人本身,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小说家”的这个家伙,你是谁?你有什么故事?你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说点别的。我和许多小说家一样,都喜欢写小人物的故事,我也写了很多小人物,他们都很无力,在生活的底层挣扎着。但最近我看了大作家辛格的一次访谈,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想法。当记者十拿九稳地赞扬辛格善于写小人物,很好地继承了犹太意地绪语文学的传统时,辛格却说他写的根本不是什么小人物,他认为那种小人物是反犹迫害的产物,而他的人物尽管称不上是英雄,但也不是微不足道的,他们有自身独特的个性、思想、经历和追求。他说他笔下最著名的那个形象:吉姆佩尔,也不是个小人物,而主要是个傻子。小人物是他在作品中需要回避的东西。
的确,如果老是写小人物,会不会让我们变成迫害狂,或是被迫害狂?以至于让我们丧失思想、勇气以及行动?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不过,我说这些的意思并非暗指小说家不是小人物,而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不,不,小说家在当下尤其是小人物,但与辛格反对的那种小人物的确有所不同。小说家对于生活不仅是承受的,还能够反映甚至反抗。当然,我们也听到了许多写作者、艺术家说自己不是知识分子、甚至不是文化人的奇谈妙论,但我想,至少有一个底线是不能逾越的,那就是不能再否认作家是一个观察社会的反思者(无论反思的是否深刻到位),如果连这点都要否认的话,那么这样的写作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小说《你的陌生人》,那么我想说,我试图借助作品中的一个小说家写出对这个时代“无物之阵”的那种彻骨感受。这个时代造就着大量的陌生感,此外,人生存于世,本就有着存在意义上的巨大陌生感,这些陌生的感受叠加在一起,应该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命感受。虽然我不希望作品流于伤感,但我希望加大作品的痛感,让文化之痛与生命之痛交织在一起,能够被一个平凡的写作者体现出一二。
辛格还说了,故事的构思对他来说,是写作中最艰难的部分。如何谋篇布局、让故事引人入胜,总是让他苦恼。不过,一旦在他心中有了故事的框架,接下来的写作就会变得非常自然和顺畅。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困扰辛格的那些也正是困扰我的部分。所幸的是,短篇小说也不一定非要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富有诗意的、有意味的生活片段便可满足它的基本要求。所以,《你的陌生人》便是这么一个惊鸿一瞥的片段。
即使是写创作谈,我也不喜欢纯粹谈论技术。心灵的丰沛才是成就文学的关键。反过来,我也希望自己能从文学中获取心灵的丰沛。神学家朋霍费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上帝对我们的希望不同。规定我们的祈告的,不是我们心灵的疲弱,而是上帝之言的丰盈。”小说家所要做的,就是在这种心灵疲弱的处境下,依然用写作的勇气,去呈现那种“上帝之言的丰盈”。如果在汉语的语境下,我们不习惯说上帝,我觉得将“上帝”替换为“生命”也是可以的,所谓“道成肉身”,我们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上帝之言的体现者。我们不断向自身努力挖掘,只要足够深,那种丰盈一定会如泉水抚慰我们的贫瘠。
新锐视线:王威廉《你的陌生人》
《你的陌生人》由一次演讲活动作构架,从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到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的某些现状,以作家的角度进行有意味的思索;针对特定环境下文化领域的困境尴尬,表达了一个作家的追索与忧虑,以及写作与人生的坚守和困苦孤独。叙述以面及点,在喧嚣之中缓缓释放内心的情愫;除了作家身份的社会责任感以外,同时呈现了人性的丰富情感与对美的执着追求;追思的愉悦背面深藏痛楚。生活与写作之间没有矛盾,只有不同形式的演变和激发。(责编华爱丁老师的点评)
《山东文学》2014年第1期
新锐视线
04 你的陌生人 / 王威廉
14 让那丰盈抚慰贫瘠 / 王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