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至情至圣徐志摩

(2011-05-18 12:21:08)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论

至情至圣徐志摩

至情至圣徐志摩

——再读《再别康桥》

 

                                            王威廉

 

在我的现代诗歌阅读史中,假如没有读到过徐志摩,没有读到过他的《再别康桥》,也许我的审美情趣还会在唐诗宋词的时代停留许多年。是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让我在贫乏的初中时代,在汪国真的流行诗之外,突然发现了现代汉语也能凝聚成那样古典的诗意,毫不夸张地说,我被震惊了。

那是一本淡蓝色封皮的课外阅读刊物,里面选了两个人的诗,一个是臧克家的《罪恶的黑手》,一个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关于前者的记忆已经非常模糊了,但是对后者依然记忆犹深,依然记得那种特别的诗性节奏骤然间打动了我。诗的第一节中连着出现了三个“轻轻的”,那种轻柔的语调有着梦幻曲般的功效,令人一下子置身在异常安静却充满淡淡伤感的诗性叙说里。接下来的写景之句,不仅比喻恰切,而且充满了浓郁的深情,是真正意义上情景交融。“河畔的金柳”被比喻成“夕阳中的新娘”,对当时幼稚的我而言,这样的比喻是不能成立的,但当它读进心扉的时候,却真的成立了,而且还有着浮雕般的逼真感,它超越了平庸,堪称经典。

一个心中有情的人,眼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一层情的色泽,就像徐志摩,远远望到那些仿佛弯曲人影的柳树,便想到爱情,想到浪漫,想到了最美的新娘。即使河水的涟漪中,映照出的也不是别的,只是他心头日思夜想的艳影。在接下来的第三节里,他继续描述河畔的风景,这次视角更近了,我们看到了河流的底部,那里长满了在水中摇曳的青荇,但这依然不是客观的写景,诗人又一次把自己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他说:“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他真的是一个至情至圣的诗人,即使是当时,在我对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有这种感觉。后来,在读了《徐志摩传》之后,才知道他作为诗人短暂却热烈的一生。爱情让他神采飞扬,也让他身心俱焚,可以说,徐志摩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诗人形象,虽然他身上不乏柳永、温庭筠那种古代诗人身上的风流多情,但是他的浪漫更得自于他西方文明的教育背景,而随着一种现代性在中国的确立,那种爱情骑士的形象就被容纳进了诗人的世俗形象之中,这才是诗人徐志摩最意味深长的特质。大众以徐志摩为典型,对他代表的多情浪漫的诗人形象一直怀抱着坚定的想象,就像是世俗之外的某种天籁之音,即使听不见,也必是遗世而存在的。这也许是眼下这个解构年代所剩无几的最后神话。

诗的第四节非常重要,是浪漫主义全面溢出的过渡段,写景由实入虚,榆荫下的一潭清泉在阳光下变换着色泽,诗人顿时悟到,那不是水波,而是天上揉碎的彩虹,抑或就是美丽的梦本身。诗歌的抒情至此进入到一个空灵的词语世界中,东方的意象与汉语的大美被呼唤而出,体现在第五、第六节流转往复的诗句当中,使诗歌的情绪逐渐饱和,抵达了诗歌独有的高潮。这几节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诗人用了类似“联珠”的修辞方法,将上一节的结尾变成了下一节的咏叹。梦刚刚沉淀下来,紧接着就要寻梦;在飘忽的思绪中刚刚放歌,又突然惊醒在现实中,提醒自己不能放歌……诗人的心理波动如此传神却又不动声色地隐藏在诗句间,将读诗的我们暗暗熏染。诗歌的音调在提升,离别的情绪亦在陡然倍增,“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终于,真正的沉默出现在对沉默的呼喊之中,情绪冲破了它的阈值,陷入到一片无声的回忆之中。这时,最末一节宛如电影的结束音乐,悄然响起,以“悄悄”替换了“轻轻”,两者虽为近义词,但在侧重点上略有不同,“轻轻”主要是一种动作上的轻柔,是一种外在的形象感,而“悄悄”则侧重于声音的安静,是一种内在停止言说的沉寂,也就是真正的沉默,一种心有所动、心有所得而又怅然若失的无语状态。从“轻轻”到“悄悄”,令人感受到诗人心底积淀下来的情愫得到了纯化,人生的内涵也有了更加纵深的体现。不得不承认,《再别康桥》完美地再现了诗人内心一段跌宕起伏的生命波澜,也成为了现代汉诗中不可多得的绝唱。

 

 

                                                 为《中学生学习报》而写

 

附:

 

再别康桥
 
作者: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