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2010年第6期目录

标签:
文化 |
分类: 思想 |
《花城》2010年第6期目录
长篇小说
北斗有七星/崔子恩
中篇小说
当归引/王松
王国/李铁
短篇小说
最后的浪漫/黄梵
家属大院的张艳华/邹萍
无语莲花/龙宁英
诗歌
口述剧场/张成德
一个女人和一株植物(组诗)/王茜
给一棵树——赠白桦 / 喻大翔
诗人肖像
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刘春
家族记忆
风花雪月“2·30”/沙泊
散文随笔
为杂物谱写赋格/王威廉
花城史话
关于《王蒙自传》/肖建国
地址:广州市环市东路水荫路11号《花城》杂志
邮编:510075
国内代号:46—92
欢迎邮购,免收邮费,每册定价12元
一把尚未送出的烟斗(摘自《为杂物谱写赋格》)
并不吸烟的我长久以来在上锁的抽屉内,占据着一把木质的烟斗。它周身光滑,犹如青春女子的肌肤,但它却拒绝着张扬,将周身的光线悄悄吸纳起来,变得暗淡而隐晦。当我将它拿到灯下仔细打量的时候,我看到了那种完全属于木头的淡黄色的光泽。那种光泽让人的心底升起抚摸的暖意,这完全不同于金属的光泽,后者常常令人感到刺目而惊恐。
我经常用食指和中指夹起这烟斗的腰身,然后用牙轻轻咬住它的尾巴。这个时刻我的脑海里充满了那些文化大师的形象。我见过大作家萨特、加缪叼着烟斗睥睨一切的神情,还有那个气质阴柔的大批评家罗兰·巴特在我的印象中也叼着烟斗。而堪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白发冲冠叼着烟斗的样子,让人以为他的灵感都来自于那把烟斗;更别说二战时的丘吉尔和斯大林叼着烟斗的样子,让人以为他们的不可一世都是那烟斗在后面撑腰。
而当我叼着烟斗照镜子的时候,我看着自己却想起了我的祖父,也让我想起了他才是这把烟斗的真正主人。我最多再推迟几天,就要双手奉送给他了,这是我为他精心准备的寿礼。就在这将送未送之际,我对这烟斗却恋恋不舍起来。如果这烟斗的所有权一旦明确,我想这烟斗也就成了烟斗,但在目前,这烟斗暂时脱离了它被赋予的意义,因此它变得陌生,它就像那些没有意义的事物让人类陌生那样,让我陌生。
不过我实话实说,我叼着烟斗的时刻我的内心很充实,谁也不知道,我在用一把烟斗塑造着自己的灵魂。
当然,我也在用文字打造着烟斗,用语言分析着烟斗:
烟斗是虚无的外壳。
在烟斗的身体内部,是一条引导烟雾流动的管道,而烟斗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提供了制造烟雾并使其定向流动的场所。还有比烟雾更虚无的东西吗?烟雾只是加了调料的空气。那种辛辣像是川菜一般让特定的人群成为虚无的信徒,他们让烟雾从虚无里生产出来,然后使其反复地在大脑深处发生化学革命,在一阵阵神经元的悸动之后,一切又复归于虚无。
烟斗是生命的问号。
一个人开始真心诚意拿烟斗做朋友的时候,他已经丢掉了他的青春。他命令烟斗指向过去,而烟斗只能被迫提供着某些并不确切的回忆,它生产的烟雾弥漫成了一些面目模糊的答案。另外,谈笑风生的时候手持烟斗显得格外突兀,而郁郁寡欢的时候吸食烟斗令人感到肝肠寸断。在悲伤失意的时候能让人贴心舒心的朋友,比每盒售价约为1.5万欧元的“倍宜可”牌雪茄还要昂贵。而通常,则是烟斗扮演了这个昂贵的角色。我曾见过几位老人故去后的遗物,烟斗都是他们的挚爱。那些烟斗的头部被烟火熏得黝黑,中部被手指磨得铮亮,尾巴被牙咬得坑凹不平。它们躺在那里,弯曲着木质的身子,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立体的问号。我想,那些烟斗充满了诉说的焦虑,当有人愿意聆听它们的滔滔不绝,它们一定会伸直了自己的身体并放声大哭。
我这才发现我并不理解我手中的这把烟斗,在它尚未送出之前,我还要把它锁在我的抽屉里。
我要锁住它的故事和意义,并防止它会在某一天突然痛哭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