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书(说拙著有些扭捏)《说破英雄惊杀人》出版以来,蒙相识不相识的师友垂爱,多有揄扬,至为铭感。但为免招摇之讥,一直未将师友们的文字贴上来。其中一次,曾经有转贴的冲动,因为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黄敏兰老师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但在《中华读书报》上撰长文推介,而且特意将文章传到了我的邮箱,而黄老师那本《历史学百年学案》我此前是读过的,其中对1949年后大陆农民战争史研究的针砭尤获我心。这样一个我所尊敬的学者,为我一本有“胡搞”之嫌的书写书评,我不能不为之动容。但考虑到黄老师的文章一般读者有寓目的机会,还是没有破自我贴金的戒。这次却不然。《亚洲周刊》是明报所办,较具影响,而大陆读者不易读到,其实这倒是很小的因素;把这篇文章传给我的,首先是在不断余震中惊惶未定的一位成都朋友,其次是今天广州一位朋友,朋友们的关心和抬爱让我感动;还有一点,这篇文章的水平老实说和我的书一样,并不高妙,但最后那句“只有在人类文明达到今天水平的当下,才能实现这样淋漓尽致的论述吧”却使我有知己之感。是的,不是我比前贤高明,也不是我对水浒英雄的理解就多么超卓,而是在时代进步到今天的一种水到渠成。对这位我完全陌生的作者“李淼”道一声谢!
另外要纠正一下李淼先生的一处笔误:我在书中只推举“王进”、林冲、鲁智深、朱仝四人为真英雄,并不是“史进”。因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进,其特点是能耐寂寞,决不自命不凡。而这恰恰是所谓英雄所不屑的。
追问梁山好汉,人血不是流水
作者黄波批判梁山好汉乱杀无辜,也以人心与人性为标准,扭转中国人传统的英雄观。
梁山好汉是英雄,已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观念。近年,偏偏冒出一个自称「对历史不通﹑不专」的专栏作家黄波,批梁山英雄「漠视天赋人权」。黄波把梁山英雄置于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中,以人心与人性为考量标准,恢复、扭转中国人传统的英雄观,使之和世界主流文明合拍。作者对历史经典进行众多的讲述、解密和评点,令人叫绝。
本书独特之处,可说就是立足历史。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劫富济贫、快意恩仇,大口喝酒,大块吃肉、风风火火闯荡神州,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这羡慕自然而然带来崇拜,积淀成为一种大众心理,可能这就是《水浒传》的成功之处。诚如作者所说「《水浒》成书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最初的说书人,到后来定稿的作者,他们对笔下的英雄都是充满了敬慕敬爱之情的」,但是当读者盲目崇拜﹑爱恋这些英雄的时候,作者就提醒大家:再细细看看这些所谓英雄吧,他们顶英雄的名头,干的都是什么勾当!
梁山英雄中的大部分,不过是像李逵那样的莽汉,常常一时杀得手顺,而断送诸如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小衙内的无辜性命。究竟在为谁打抱不平?手起刀落只给了「好汉」李逵杀人的快感,他之对暴力的崇尚,「流血越多,越兴奋……」,作者引导读者想到了这一层,谁还能从心里佩服这种血淋淋的杀戮行为?作者追问:「一个想过平庸的幸福生活的人,谁愿与李逵为邻?至少我就不愿意,像我这样的庸人只想平静地活着……」
果然,再翻《水浒传》,你就会对书中很多好汉形象自觉的「警惕」起来。只劫富不济贫的梁山泊头领,心细得可怕。石秀为撇清自己,精明得可憎;武松「一边惩恶,一边帮凶」;宋江表面求贤若渴,骨子里只为自己盘算。人的生存权力至高无上,但在他们的眼里不值一提。为了「赚」秦明上山,宋江找人扮成秦明的模样,以他的名义把青州城数百市民的家踏成一片瓦砾,秦明一家大小因而被官府杀尽,宋江此时竟坦然表白,此举意在断绝秦明回归的念头,「不恁地时,兄长如何肯死心塌地」?梁山好汉崇尚的是「毫无必要的暴力」,所以,作者指称这些英雄也不过是一个个「以替天行道的名义砍砍杀杀的机器」。
这就需要追踪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成王败寇」观念,使得权贵与精英把普通人的权利与生命视若草芥。而没有反抗力量的百姓,只要看到有人挥舞「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帜,也就开始热血沸腾。尽管旗帜上的口号不过是一派陈言,但每当有人挥舞这几面旧旗,总是响应者众。作者说,「这是几千年可怕的轮回」。今天,人们尊敬的仍然是有权﹑有钱的群体,普通百姓的尊严去哪里找呢?不过,作者认为,《水浒传》里也有真英雄,他们是史进、林冲、鲁智深和朱同,具仁爱之心、保有基本人性、不自命不凡﹑尊重人的天赋权利的人,这才称得上是英雄,值得推崇。
《水浒传》虽脍炙人口,但是金圣叹﹑张恨水﹑甚至鲁迅和周作人,都非议过梁山好汉,但都没有本书作者批得如此彻底而冷酷。只有在人类文明达到今天水平的当下,才能实现这样淋漓尽致的论述吧?(李淼)■
书名:说破英雄惊杀人
作者:黄波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十条94号万信商务大厦502室
)
页数:286
定价:人民币22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