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日志 |
本周工作,只编了一个版。原来是三期,三个版,结果周三周五都被冲掉了。
另接通知,我党十七大召开在即,每版头条应系“正面”,时评版自也不能例外。我向来对“正面”“主旋律”等词汇的概念糊涂,但想来应该是凡事先从好处着想立论之意也,故请给本版投稿的朋友注意,近段多给我贡献“正面”稿件,以免我兴巧妇之叹。因系头条刊用,稿费也稍稍多些,一为社会和谐作贡献,二略可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
写了篇小时评,《我看柏杨》续完,估计只有报纸能用,也只写了1700字。
因读吕思勉《中国制度史》,以为应先对吕先生生平和学问大端稍具了解,遂将《吕思勉编年事辑》《蒿庐问学记》翻一过;读《明史纪事本末》,此书虽署名谷应泰,应非出于一人之手,采摭史料颇有问题,数见不经之说。因读毕“靖难之役”一节,深苦此事官史多避讳,野史多无稽,乃取收在民国丛书里的王崇武先生的《靖难史事考证稿》一阅,读近半,解惑多矣。读弗里德曼《自由选择》,看到他所提的“负所得税计划”,突然想起卢周来《穷人经济学》似曾提及,两相对照,益滋困惑,看弗氏之书,“负所得税”应该是一个按照穷人不同收入水平进行补贴的方案,而卢周来却说弗氏主张政府对穷人收“负所得税”,“收入越低,负所得税越高!”照我所想,弗氏虽把自由和效率放在最高位置,但他所针对的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民主足多公正也足多”的现实,出于对权力和官僚天生的不信任而立论的,他怎么会主张对越穷的人收越高的税?世间哪有这等经济学家?可是卢周来究竟是职业经济学家,他似乎不至于理解错,希通人教我。弗氏是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但此书毋宁说是一种社会评论,非专业的读者也大致能够读懂。他的论证也是相当明快的,比如他反对国家建立庞大的福利计划,通过征收很高的税,以此来救济穷人,他的论据是:补贴穷人的钱不是政府的,可是政府却能以此为理由使管理资金的官僚机构日趋膨胀,实际上意味着纳税人要出更多的钱来养活官僚,补贴穷人效率之低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弗氏的理论和中国现实距离很大(如就国民福利而言,中国人就是太不足,而不是太多太庞杂),但听一听还是能受启发的。
前一篇:9月7日-9日,收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