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仙
大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664
  • 关注人气:15,8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恶搞也是一种机智

(2014-06-04 12:52:38)
分类: 大仙最新随笔

       恶搞也是一种机智

    我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恶搞的机会,只要恶搞的时机成熟,我就会大搞特搞。
    曾经“知音体”被网友一通恶搞,引得知音人士赶紧出来给自己的标题正名,看来对恶搞有偏见的人们还是不能接受来自民间的智慧。别的先不说,单说一点儿——恶搞是在给你扬腕!虽然你已经很腕了,但再扬一次也无所。
    恶搞,绝对是痛快淋漓的草根境界,上升到书面上,进入装的境界,就叫戏妨——戏剧性模仿,而在诗歌范畴,叫讽刺性模仿。一般的诗人都会这个,不会讽刺性模仿的诗人,几乎写不出诗来。
    现在科学手段、网络功能这么发达,为恶搞提供了很强的技术层面的支持。在当代社会中,如果你不会恶搞、没有恶搞意识、不懂得怎样通过恶搞来扩展你的生活元素,那你就是一个连低级趣味都没有的——毫无趣味的人,相信这样的人没人爱搭理。人不能没有低级趣味,人要没低级趣味就不是人了,你愿意不是人么?还是不愿意吧,乖,当人多好呀。
    牛逼的是,在低级趣味中展开美好的一面,这种低级一把就将高级打垮了,高级得有多郁闷,赶紧回到低级来吧,求你了,别端着了,您在端午节端了一个晌午了,还没端够?
    恶搞有时也是一种机智,中国人本来在机智方面就不灵,正好可以通过恶搞提升智商,比如像我那句恶搞二百五的经典名句——我是251,永远压着你这250!恶搞的对象必须是经典或流行,比如温瑞安用“此情可待成追击”恶搞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用“庭院深深深七七四十九许”恶搞欧阳修以及李清照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用“傲慢与偏剑”恶搞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达到了穿透文本、消解文本、拆散文本、转移文本的奇妙重构。还有我对辛弃疾和周杰伦的出色恶搞——用“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原地没挪步”把辛弃疾的“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逼出了寒意,以“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鞋”,将周董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邪搞得无地自容。很多时候,恶搞就是对原始文本的“垂直打击”,恶搞肯定会使原著走样,这是没办法的颠覆,忍耐一下就行了。
    回到知音体上来,《知音》杂志是一本通俗刊物,我看过,长途旅行时看,有时实在睡不着想把自己看睡着的时候看,但这都是N年以前的事儿了。我觉着《知音》最大的好处,解决了人们旅途无聊打发时间的枯燥,至于都登的什么、起的啥标题,基本上是看完就忘。我总不能拿本《静静的顿河》或《约翰克里斯朵夫》在火车飞机上翻吧?那样也太装了,我还是瞎翻几下《知音》吧,看看什么《英雄美人:真诚是我们爱情的桂冠》,《追求过程:一个关于爱情与死亡的命题》,还有被网友改过的《只愿此生不再让你哭泣,让我穿越时空来拯救你》。后来跟一个女孩网上聊天时突然冒出一句:我表面不理你是因为我内心已抵达你。女孩说:呦喝,你啥时也会知音体了!我小内心一通感叹:噢,天哪,买嘎的买尬买到了尴尬。
    知音体标题起得的确比较俗,越俗的东西越容易被恶搞,所以网友们来了兴致,搞得比你还俗还更好玩。怎么说你都算一本通俗刊物,俗点儿没事儿,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还修辞、还对仗?你知道啥叫对仗么?虽然你给念成对偶。我出一上联你要能对出下联,那才叫对仗呢。说“近世进士尽是近视”,来,对下联,不是号称会对仗么?不是还知道对偶吗?通俗杂志,再怎么修辞,那还是俗啊,您把修辞都带俗了。
    传媒的恶俗化,已比较普遍,传媒要不恶俗,那还有恶俗吗?好些恶俗就是先被传媒传出来的,人们才跟着起哄。其实恶俗也跟恶搞有关,恶搞通俗就是恶俗。但我觉着恶搞还真不恶俗,是你太恶俗了,我们才恶搞你,把你的恶俗放大,你又受不了,受不了也得受!红楼选秀是对《红楼梦》的一种恶搞,曹雪芹还没烦呢,你烦什么?让人选呗!
    恶搞如歌,是一首拧巴的歌,拧巴是一种大境界,恶搞是一种大游戏,拧巴与恶搞一拍即合。在悠扬的恶搞之中,一股清新的拧巴自原著中脱颖而出。有道是——没谱时节怨纷纷,路上装逼欲断魂,借问小姐何处有,的哥遥指度假村。就不信我写不过小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