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一家报纸吃喝版的哥们来采访我,让我“侧重谈吃,侧轻谈喝”。我最近对吃喝的主张是:吃喝不玩乐。
人无法玩乐一辈子,绝对能吃喝一生。中国有两句老词儿,一打问世就特别先锋。一句是“饮食男女”:吃喝的时候必须男女搭配,吃着有味。花天酒地的时候,不可能是一帮男的在一处“花天”,一帮女的在另一处“酒地”,那多没劲?必须男女并驾吃喝、齐驱玩乐才算花天酒地。
另一句叫“食色性也”,它的反面教材就是“饱暖思淫欲”。色即是空,非常正确;但,色又能当干粮,特别是干柴碰到烈火,生米立马熟饭。不过,我劝你,不到万不得已,别把自己熬成干柴,你怎么非憋到干柴的份上才能遇见烈火,你的小生涯也忒囧点儿了吧?不一定非选择烈火,星星之火,也能温暖寂寞。
曾经认识一位姓叶的女子,她介绍自己的时候锋芒闭露,闭着就露出来了。她说:我姓叶,就是“食色性叶”,我找的男人一般都“免贵姓焦”,所以我们经常吃“蕉叶”。被她一震撼,我都不敢说自己“姓大”。
最近越来越有种感觉,生活到吃喝为止,玩乐就不继续了。吃喝就像一种义务,玩乐倒有点儿画蛇添足。吃完喝完,一帮人“斗地主”,另一帮人“杀人”,我只好,回家洗洗磨叽着睡还是不睡。
对吃,我不怎么讲究,但也比较事儿逼。我不爱吃川鲁粤、不爱吃本帮杭帮、不爱吃东北西北、不爱吃烤鸭涮羊肉;现在吃的比较多的是云南菜、贵州菜、客家菜和越南菜、泰国菜。我还喜欢吃比较怪一点的东西,比如广州癞蛤蟆和水蟑螂,去布鲁塞尔就吃海红,去巴黎就是生蚝,还期待着,去北海道吃河豚。
在喝酒方面,我不爱喝米酒黄酒、不爱喝清酒真露、不爱喝低度白酒和酱香型白酒、不爱喝酒精体积比5.5%以下的啤酒、不爱喝法国白兰地、不爱喝法国波尔多干红、不爱喝加拿大冰酒、不爱喝各种香槟气泡酒,不爱喝任何鸡尾酒。最爱喝单一麦芽威士忌、挪威和意大利水果烧酒、巴西甘蔗酒、古巴朗姆酒、比利时和德国啤酒、内地超高度粮食白酒、台湾陈年烈性蒸馏酒,还期待着,去布拉格喝捷克深度啤酒。
吃喝,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精神的理念而论,吃喝高于玩乐。玩乐不一定低级,但,玩乐的确仰视吃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