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初听林俊杰唱《曹操》——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有点儿汗加晕,感觉横槊赋诗的曹孟德,要是听完这首歌,绝对颓了,早没心思策划什么赤壁之战了。后来又听说李玟把岳飞给搞崩溃过一次,直问岳鹏举——谁是岳飞?《满江红》写得蛮好,能不能让岳飞也给我写首歌词?我去!不带这么没文化的。到现在,梁朝伟老师又说——我没过看三国就敢演《赤壁》!据说,苏轼老师和辛弃疾老师立马急了。
所以,闻听吴宇森拍《赤壁》,时光一个倒溯,苏东坡和辛稼轩站了出来,弱弱地问了一句——有我们这两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直千古流着芳,青史留着名,您还敢拍《赤壁》?吴导说——有6个亿票房顶着,我当然敢拍!苏辛二位豪放派词人一愣——啥叫票房?吴导说——就是用钞票盖起来的房子,搁在你们那年代,就是用银两搭的茅屋。苏辛讪讪地说——不懂,就算我们打酱油路过,没听说过这事儿,拍完《赤壁》,您再拍《官渡》,我们都不管。
没有搞笑吴宇森老师的意思,我能感觉到吴导把《赤壁》拍得很骇,赤壁大战的硝烟即将合拢中国七月夏日的云烟,成为奥运前的苍烟。我最爱吴宇森的《风语者》,可能是有戴维·林奇《我心狂野》重用尼古拉斯·凯奇的缘故,喜欢尼古拉斯·凯奇也是我支持吴宇森的重要原因,我耳畔经常回荡着《空中监狱》中约翰·马尔科维奇与尼古拉斯·凯奇——双奇镇刀客那骇人的叫嚣:我们要把飞机降落在拉斯维加斯的轮盘赌上!于是,我就去了拉斯维加斯。
不过,虽然吴宇森老师有着壮丽的蓝图、非凡的演绎、强势的驾驭、贤达的性情,我依然拒绝承认《赤壁》是史诗巨制或者史诗大片。《赤壁》跟史诗无关,吴宇森跟史诗无关,梁朝伟跟史诗更加无关,因为梁朝伟老师连《三国演义》都没看过。所以他说——我没有拍这部电影以前,完全没有看过《三国》,所以对《三国》完全不熟悉……
但是,这并不妨碍《赤壁》成为一部豪放大片,成为一道商业文艺的华诞,成为古战场与现代甚至后现代衔接的华彩纽带。你可能拥有的6亿票房,跟后工业社会的消费狂欢有关,但跟史诗绝对无关。史诗从来不需要这么多的物质堆砌,不信你去问问屈原,他会告诉你——史诗就是一个人穷途潦倒趟世界趟出来的,所以屈原才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专利。
在一个文化轻浮的年代,尽量不要谈论史诗,那样容易让荷马、但丁烦你。我很害怕,中国的七月全被史诗笼罩,那样我们会在所谓史诗中更加中暑。在去院线看《赤壁》之前,请重温苏轼的《前赤壁赋》,特别是那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东坡超拔的境界早在这儿等着吴宇森呢,嘿嘿,虽然吴宇森已经“吴赤壁”了,但是在“苏赤壁”这里,只能面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