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小时工作制不可能,那也太好逸恶劳了;八小时工作制的确有点儿长,让人好劳恶逸丧失很多生活乐趣。于是有人提出用六小时工作制取代八小时工作制,这是继推行双休日之后的一种进步,的确,八小时工作制比较落伍了,具有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民色彩,虽然你是工人,但意识很农民,一个人一天做八小时的工,还有时间娱乐休闲吗?还有工夫思考人生吗?
天津曾有本杂志叫《八小时之外》,当年曾经很火,给大干四化的人民群众指引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记得八十年代初,社会号召我们要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学习、八小时休息,休息就是睡觉,我们就想了——每天24小时,不可能再多出时间来了,工作、学习、休息(睡觉)都给占满了,娱乐在哪儿呢?玩儿在哪儿呢?喝酒的时间呢?搞对象的时间呢?到香山看红叶的时间呢?到动物园看大熊猫的时间呢?
九十年代社会转型之后,市场经济更加挤压人们的生活空间,给老板打工打得自己都成工作狂了,或者,老板是工作狂,你是狂工作,我见过那些早期在写字楼驻扎的白领们,狂工作到——已经分不清别人是男是女的了,可能上厕所的时候恍然大悟自己是男是女。
中国最早实行低于八小时工作制的应该是歌厅的服务员——我就不说人家是三陪。大约在1992年,歌厅服务员一般是晚上7点上班,夜里1点下班,当然也有个别客人没玩尽兴需要继续陪的单说。不过,桑拿里的女技师工作强度要大得多,一般都是下午2点到凌晨2点,劳动强度比较大,得干12小时,但挣得也多。
我比较赞成六小时工作制,但有一丝疑惑,这个方案恐怕实行起来有困难。因为现在的私企自立单位比较多,当老板的谁愿意给员工减少两小时的工作时间,这不是亏本吗?减工作时间减不减薪,减薪员工干不干?虽然六小时工作制有利于让上下班高峰错位,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但是问题又来了——有的单位早上9点上班,有的快中午11点上班,那早9点上班的单位没啥业务呀,得等那些11点上班的单位来人才能联系工作,这两小时不就耽误了吗?那些11点上班的要耗到傍晚6点,而9点上班的下午4点就撤了,得,又两小时找不着联系业务的人了,只能上网打游戏虚度光阴了。
六小时工作制的确比较人性化,但在私企越来越庞大、时间就是效益的今天,估计各位老板会有抵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