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人生随笔旅行陈达夫 |
分类: 激进年代 |
——亦正亦邪的国内两大文化及其传播与营销(下)
第二种文化缘起于旅行,属于正派,是旅游产业沦丧传统的暴利文化,通常具有利用宗教与文化传统哄骗大众并牟取暴利的特征。
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多元和广泛的内容,而佛教胜地总是对绝大多数旅游消费者(尤其包括信众)最具诱惑力,所以,本文就从佛文化谈起(其他宗教亦类似)。
佛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佛教分为多个教宗和种类,但它依然成为了最大的宗教流派。其原因不仅是历史上教徒之间从未为追求正宗,而发生过人世间的血腥暴力争斗;同时,佛教对人们的信仰与否,也无任何强迫要求。
佛主张绝对的理智,直至追求严格的、没有任何瑕疵的人格修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佛就是人所本能的一切欲念的禁灭。佛教强调个人修为和忍耐,充分表达“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因果理论,佛云“众生从业生,心断业非有”,对利己的社会大众不断强调“一业因、一果报”,对“业因”、“果报”与“轮回”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更宣扬“一切因缘而生”的事物皆“无有自性”,都以“如梦如幻如水月”般存在,劝导世人突破所有的形式而摆脱世间任何执著。由于佛教对受苦大众自我的心理解脱、弘扬博爱的善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曾被多个国家上升到国家哲学的高度,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强大的伦理工具。
即使是现在,因为对堕入“阿鼻地狱”的畏惧、对同类的疑虑(恶念是否源于所有生命体呢?),以及对佛的敬仰与信任,这一特有的三重心理情结,始终在人们(包括僧众)的内心世界难以挥去。
客观地说,佛教在工业文明社会已经慢慢失去原有的宗法性质,而转变成一种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有机部分。非常遗憾的是,今天这一文化已经接受了商业与市场的洗礼。在当前中国不均衡的资源分布条件下,人们很自然遵循一条基本的生存与致富原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假如文化也是资源的话,顺乎其意,有文化的地方当然要吃文化饭了。尽管商业化是我们“现在”必然之选,亦是“未来”痛苦的来源之一,但这只是现实与佛的矛盾,若让世人选择,人们更愿意忘记痛苦(不论来自“过去”、“现在”,还是来自“未来”与后代)拿起金钱。
事实上,当任何东西都可以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商业化就无孔不入了——因为有价,就必然产生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制度(“一人得万人止,否则违法”),和对收益进行份额分配的心理抚慰,这是商业文明的真理。
区域经济发展中,佛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翘楚,应该是赫赫有名位于中岳的少林寺。它对河南经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政府嘉奖的不仅是一条高速公路,还有将远遁佛道的方丈拉返轮回世道的高档桥车……政府是了不起的,它善于用实际的价格来衡量无价的文化价值。
因此,在商业文明世界,宗教徒在今日已经不再是离世的苦修者,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似乎荡然无存,“和尚”与“道士”等,也只不过是俗世间的一个普通职业——宗教从业者,其获得执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就是戒律、剃度和着装。
不过,俗世里被生活折磨得无比苦涩的和兴奋过头的人们,静下来后,仍旧追求善念与超脱:苦难的人们祈求得到佛宽恕其“过去(前世)”的业因,可以赐给他“现在(今世)”和“未来(来生)”的转机和因缘;兴奋过头的人们盼望烧掉大把的钞票后,在燃着的缕缕香烟中,佛能洗白他作为贪官或奸商的履历,赐给他“现在(今世)”和“未来(来生)”的以及后代的依旧幸福的果报……
多么好的佛文化的供应商与消费群啊,商业文明的智慧总是能化无价的资源为巨大的财源。
且说五台山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旅游景点。它的神秘并非因为僻远,从宗教意义上讲,主要因其在现实中是佛教进入中国的集合体,至今仍然泾渭分明与和平共处地分列着藏传佛教和东土禅宗,其各自的寺庙、喇嘛与僧众的打扮和供奉的佛迥然有异(参见下图);同时还源于它的传说,既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水浒英雄鲁智森出家的寺庙。所以,去五台山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更不乏年轻的僧人和俗世中痴迷已久的名利之徒(比如我啊,呵呵)。
藏传佛教喇嘛(这可是位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在不停地行虔诚的大礼:
禅宗佛教徒:
去五台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选择:一、如时间充分和位置适当,最好从太原或大同等地级市直接坐车去台怀镇(五台山脚镇);二、组团或入团包下旅行社的交通工具;三、是从各地坐车,去繁峙县砂河镇停留,再转黑车(约 50km)过去,这是最有可能的糟糕计划(当地基本上没有正规公交车)。
在这个笃信佛教的山区和佛界中转站——砂河镇,无论旅行者是住宿、吃饭、购物,还是房间住宿条件的简陋,和围绕街道周边的令人充满诡异感觉的桑拿与美容店,大多数本地人都毫不吝啬地提出让你窒息的价格,一样充满了赤裸裸的金钱欲望。唯一不同的是,同其他地区旅游景点的当地人相比较,只是这里大多数的旅馆都摆设有佛堂,每日焚香不止:似乎是佛给了“现在”作恶行的人一个即时忏悔和获得心理平衡的良好平台。
我不得已成了第三种去行方式的践行者。由于没有班车(据说有台公车,但要等北京至五台山的车到,于凌晨3点40分坐满客后再出发,当天因人数不够没开班),只能花钱雇黑车上山。
当进入五台山佛地中间地段时,政府在山顶上就辟了收费亭,所有人员在此购票,进山费92元(其中2元为保险费,属于自愿性质,如经购票者提出,也是可以不买的)。然后,再上车绕下行进入寺院区。
对于远地而来的游客,一定要对将要参拜的各个寺院的另外收费行为表示接受,五台山几乎所有的寺院都要游客另行付费。同进山费相比,寺院所收的费用的确不是太贵的,最高也就需要人民币7元左右而已。不过,若想参拜完五台山所有寺院,数目也是可观的。
佛文化的经营者们就令我们这些世俗的游客佩服至五体投地,类似流氓式的暴力营销手段,的确被五台山政府部门发挥到了极致;营销,也被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佛家弟子、当家和尚和子孙们玩到娴熟!
试想一下:都花了路费无数(若是包黑车上山就……)、进山费92元,您再舍不得几元几元的毛票的确不是明智的大气之举啊——至少您这趟礼佛的诚意就不够嘛!再者说,寺院是让您一点点地掏,强度真的不大了,兴许佛家还可能形成这样的想法:“几元钱嘛,比进山费可便宜多了!犯不着为此见不着真如来……”须知很多人都是从太原买了高香来拜的,可惜导游们一句话就让他们为自己节约行为付出更大代价:“五台山的香是师父门开过光的,你们自带的不灵!”
这样的经典案例,并非五台山专有,相邻的恒山(进山费22元,寺院另收,最高的收45元)和悬空寺(就那么个寺收费就是60元)也是如此的。
说句大实话,我对黑车司机的行为颇难理解,爱恨交织。一大早,我和一位北京来的游客结伴包车上山,出砂河镇时,司机自行捎上一位当地人,下车后司机估计收费不多,山门入口收费站也拦住司机要收进山费,司机求了许久方放行;至寺院门口,司机停车,我们和他约定出来后再结帐,也许是秋后旅游淡季原因,司机表示同意了。可能是我们没有另外花80元聘请一位当地导游或讲解员的原因,两个小时内,我们参拜完大约6座寺院后,差不多就已经兴趣索然,因为几乎所有寺院的内部构造都是相同的,并无其它特别的人文景点。而司机一直等在寺院外。这一点,让我感觉很不可思议:游客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溜走,难道当地人真有佛性和仁心?我是不得而知的。
但从五台山下山的经历和中间的一番谈话,让我增加了一些对当地人的了解。司机估计是觉得只有我们两人要下山,于是开车载着我们在寺院门前的公路上来回兜。先有一女士对坐有三个男人的兜客车不信任,即便30元也不敢上;后来,一女孩同司机用当地话耳语了几句,几乎没犹疑就上了车;司机又开车至先前女士处,女士上了车。
途中,这位女士说她来了两天,在五台山已花费过千元,不停地评价“五台山真是难玩……”我问:“是否感觉太贵?”她却回答:“旅游就是高消费,并非钱的问题,是离我想的佛差距太大,不如峨眉山……”话未落,司机马上跟着说:“在五台山花销千元是非常正常的,高消费嘛,没钱出来玩什么……”那女孩则不停地替我们两男士惋惜,批评:“你们太吝啬,没有去坐缆车去够五个台顶,更没有请导游,玩了几个地方就下山……”经旁敲侧击,原来那位女孩就是当地导游,难怪她毫不迟疑就上了这辆车。
下车时,等我们都下车后,司机在点头间就巧妙而熟练地收下了导游女孩揉成一团的大约10元钱,对我们的收费他却十分老辣,毫不手软。
是否山西都是如此,我不敢说,因为云冈石窟是60元一票制的,市区也有2.5元的公车直去景点。但参观完五台山、恒山和悬空寺等景点后,我几乎都想建议云冈石窟经营者也学习这样营销收单模式,在不添加多少运营成本(主要增聘几位廉价收费员)的前提下,可以额外增加营收无数呢。
那么,中国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呢?那些经营者、服务者,那些周边散件供应商们,他们比五台山的表现又如何呢?我没有去过全部,也不方便全面评价。但在曲阜孔子六艺城,孔家后人们的表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已经完全遗忘了祖先“道德人家”的基本祖训!
当时,我在孔子故居参观(费用也够贵)后正打算出去,突然热情洋溢地冲来几位自称是孔子76代的孙女,牵着手说“该用孔圣人当初用过的石井水洗洗手脸去累又怯晦”,强调是不另收费的。由于当地空气质量非常差,当时我确实感觉脸上很脏,误以为这项服务收费是包括在门票之内的,于是傻乎乎地跟着去了房里。她们用早已备好的水打湿了我的手约莫10秒钟,就开始如同算命先生看手相线说面相,又云云五六句咒语,然后目光如电地要求我们自愿“意思意思孔子以资水费”,掏10元20元,又掏绿色的50元,他们亦不感兴趣,愣是对百元大钞的“红”眼放绿光,死活扯住不放……
曲阜孔家后人司机呢,拉着旅客到处游走,说是每个人仅收1元,但拉着旅客总是有目的地去往他“能帮忙便宜点”的这个玉器店或那个酒店宾馆,参与游说旅客消费……这一拉,就耗至黑夜,最后令旅客深感1元实在太少,有些揣揣地每人掏出10元,司机是安然收下的。
同样是孔子75代孙,自称是上过电视的承继祖先(老子、周公,还是孔子?)哲学的易经卜算大师。司机说他们可以免费提供讲解,死活建议旅客不妨一试准保算出未来。其他游客会如何,我不好说,反正当时的我就不禁心动地过去了。那两位大师兴致勃勃口才极佳,活龙活现地大耍忽悠大法,不断地说:“您身份特殊是大红大吉之运,今冬定有大财……”又说:“可看出您的兄弟姐妹人数和您的属相是……”(限于最后一线尊重,我不指出其狡猾和谬误)之后,所有的吹捧嘎然而止,大师开始故作高深,神秘地强调说:“我只说出了您运程的1/10不到,我能算出您未来的时运……不过,我建议您先去那边烧几炷高香,拜完孔子后再来算……”我说:“孔子是先师,请您不要神化他,孔子至今就是儒家文化的代名词,如果孔子的‘仁义’思想能惠及更多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并非仅仅膜拜他,我想孔子的传人应该希望天下更多的普通人都能有自己的权利。” 他理由充分地说:“人家胡主席来了,也要对孔子行礼的嘛,你有什么架子啊!”见我对这套不感兴趣要拂袖而去,他不仅大骂出口:“嗤,你这么小气寒酸,还有什么权利,真是……”
哦,难怪那比家常豆腐难吃许多的所谓“一品豆腐”奇贵无比,原来都是在爆炒加了孔子文化佐料的仿制品在赚银子啊……
按照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收费)和消费(付出)应该对等,若旅游是消费行为,旅游供应商和购买者亦是。但现实是,游客的高额付出和旅游经营者的低回报是多么的不协调,至少不应该以次充好来达到高额收费目的。比如,当天我在五台山高价购买的佛珠,据说是开过光的,但没戴至天黑,就自然断线了。可话往深里说,为什么当地物价部门就一路绿灯许可了收费办法呢?再问一句,难道光有收费的,就没有监管的吗?当佛文化(旅游项目之一)成为商品,政府难道就只有检审游客有无逃票的职权,而对自己以及相关执行者与配件供应商就毫无特定的监管职责吗?谁来监管政府呢?旅游一时间成为了社会财富的流转与配置工具,尽管它本身并不带来增值。
假如是这样,对现实的旅游经营者来说,这买卖实在太好做了啊,只要利用客户的票款投资兴建全球一致的经营场所与道具(经营场所规范化)就可以承载佛文化,并援引与通过相同的运作模式(现场管理规范化)就可以赚钱了——因为他们拥有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品牌文化(佛),并有大量的钻石级忠诚的客户。
结合夜サ亩嗬糜蜗压蹋椅虺稣飧霰涮慕崧郏郝糜尉褪窍研形仁窍颜咴跄懿桓斗眩慰鲇慰兔嵌际窃兜滥矫吹模∫虼耍衤糜巫匀痪统闪烁吒斗严研形恕?br/> 文章最后说个小故事,表达个人理解“佛只是一种哲学”的观点,希望人们可以从“佛”这一深邃的人类思想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智慧。
话说我在五台山邂逅了一位师父(见前合影),他同我谈了些话,颇有禅意。
我问:“佛法重视个人修为,悟性重要,出家人为修身,还是修人呢?”
他说:“凡世间修行者多为修身,也有边修身边修人的,但渡化他人十分不易,个人修为已是难乎其难了……”
中间急冲冲来了位满头大汗的游客,语句急促地问:“藏经阁的‘藏’字应念何音?”该游客得知发音后迅即奔走,师父说:“世间人颇多浮躁,修行者也多至九成。他只知其音,却不知为何有此读!此为世间皆沉沦苦海之本相啊……”
我说:“发愿于内,奋斗于外,无我者或许就已经悟透自身了吧。”
师父点头称是,颇有一些沉默地说:“我原家中有儿有女,也有些个人波折,来此七年了吧,常为儿女念。老师父看我罪业较重,命我给佛磕头足30万,逐日延续不能间断的。”
我说:“僧与人各异,人生而往利,很多人虽悟却难了断,是为尘缘未尽,非罪业:凡人皆守持重获养生,往往因情真而动心,亦非罪业,乃俗世生活故事,出生为开卷,辞世为合卷。”
师父合掌称是:“施主既发愿渡人并劝人为善,我也祈祷佛陀,也请你点台灯一盏参拜我佛,他发愿一定保佑发愿者得成所愿,也愿佛祖慈悲佑你强健长寿。一盏台灯10元,施主可自便,但我将送给你一本书。”
我不禁说道:“大师心性仁善,禅思睿智。为何30万磕头以为消解故业,实则心魔难消,对凡俗颇多顾念,遁入空门又不舍儿女情长,眼见佛陀正果又难消解修行孤苦,功名之心还是左右了您的价值观。愿大师坦然而放辞世间情感。”
“施主真与佛有缘,大造化大成就。”师父话毕,随书他斟酌再三写了首诗与我,我不胜感激,师父诗曰:
与他佛掌告别,师父亦说可执世间礼,遂握手,转身,在师父注目下走入尘世……
第二种文化缘起于旅行,属于正派,是旅游产业沦丧传统的暴利文化,通常具有利用宗教与文化传统哄骗大众并牟取暴利的特征。
由于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多元和广泛的内容,而佛教胜地总是对绝大多数旅游消费者(尤其包括信众)最具诱惑力,所以,本文就从佛文化谈起(其他宗教亦类似)。
佛的历史源远流长。尽管佛教分为多个教宗和种类,但它依然成为了最大的宗教流派。其原因不仅是历史上教徒之间从未为追求正宗,而发生过人世间的血腥暴力争斗;同时,佛教对人们的信仰与否,也无任何强迫要求。
佛主张绝对的理智,直至追求严格的、没有任何瑕疵的人格修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佛就是人所本能的一切欲念的禁灭。佛教强调个人修为和忍耐,充分表达“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因果理论,佛云“众生从业生,心断业非有”,对利己的社会大众不断强调“一业因、一果报”,对“业因”、“果报”与“轮回”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更宣扬“一切因缘而生”的事物皆“无有自性”,都以“如梦如幻如水月”般存在,劝导世人突破所有的形式而摆脱世间任何执著。由于佛教对受苦大众自我的心理解脱、弘扬博爱的善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曾被多个国家上升到国家哲学的高度,是缓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强大的伦理工具。
即使是现在,因为对堕入“阿鼻地狱”的畏惧、对同类的疑虑(恶念是否源于所有生命体呢?),以及对佛的敬仰与信任,这一特有的三重心理情结,始终在人们(包括僧众)的内心世界难以挥去。
客观地说,佛教在工业文明社会已经慢慢失去原有的宗法性质,而转变成一种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有机部分。非常遗憾的是,今天这一文化已经接受了商业与市场的洗礼。在当前中国不均衡的资源分布条件下,人们很自然遵循一条基本的生存与致富原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假如文化也是资源的话,顺乎其意,有文化的地方当然要吃文化饭了。尽管商业化是我们“现在”必然之选,亦是“未来”痛苦的来源之一,但这只是现实与佛的矛盾,若让世人选择,人们更愿意忘记痛苦(不论来自“过去”、“现在”,还是来自“未来”与后代)拿起金钱。
事实上,当任何东西都可以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商业化就无孔不入了——因为有价,就必然产生保护私人财产权的制度(“一人得万人止,否则违法”),和对收益进行份额分配的心理抚慰,这是商业文明的真理。
区域经济发展中,佛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翘楚,应该是赫赫有名位于中岳的少林寺。它对河南经济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政府嘉奖的不仅是一条高速公路,还有将远遁佛道的方丈拉返轮回世道的高档桥车……政府是了不起的,它善于用实际的价格来衡量无价的文化价值。
因此,在商业文明世界,宗教徒在今日已经不再是离世的苦修者,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似乎荡然无存,“和尚”与“道士”等,也只不过是俗世间的一个普通职业——宗教从业者,其获得执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就是戒律、剃度和着装。
不过,俗世里被生活折磨得无比苦涩的和兴奋过头的人们,静下来后,仍旧追求善念与超脱:苦难的人们祈求得到佛宽恕其“过去(前世)”的业因,可以赐给他“现在(今世)”和“未来(来生)”的转机和因缘;兴奋过头的人们盼望烧掉大把的钞票后,在燃着的缕缕香烟中,佛能洗白他作为贪官或奸商的履历,赐给他“现在(今世)”和“未来(来生)”的以及后代的依旧幸福的果报……
多么好的佛文化的供应商与消费群啊,商业文明的智慧总是能化无价的资源为巨大的财源。
且说五台山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旅游景点。它的神秘并非因为僻远,从宗教意义上讲,主要因其在现实中是佛教进入中国的集合体,至今仍然泾渭分明与和平共处地分列着藏传佛教和东土禅宗,其各自的寺庙、喇嘛与僧众的打扮和供奉的佛迥然有异(参见下图);同时还源于它的传说,既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也是水浒英雄鲁智森出家的寺庙。所以,去五台山朝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更不乏年轻的僧人和俗世中痴迷已久的名利之徒(比如我啊,呵呵)。
藏传佛教喇嘛(这可是位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在不停地行虔诚的大礼:
禅宗佛教徒:
去五台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选择:一、如时间充分和位置适当,最好从太原或大同等地级市直接坐车去台怀镇(五台山脚镇);二、组团或入团包下旅行社的交通工具;三、是从各地坐车,去繁峙县砂河镇停留,再转黑车(约 50km)过去,这是最有可能的糟糕计划(当地基本上没有正规公交车)。
在这个笃信佛教的山区和佛界中转站——砂河镇,无论旅行者是住宿、吃饭、购物,还是房间住宿条件的简陋,和围绕街道周边的令人充满诡异感觉的桑拿与美容店,大多数本地人都毫不吝啬地提出让你窒息的价格,一样充满了赤裸裸的金钱欲望。唯一不同的是,同其他地区旅游景点的当地人相比较,只是这里大多数的旅馆都摆设有佛堂,每日焚香不止:似乎是佛给了“现在”作恶行的人一个即时忏悔和获得心理平衡的良好平台。
我不得已成了第三种去行方式的践行者。由于没有班车(据说有台公车,但要等北京至五台山的车到,于凌晨3点40分坐满客后再出发,当天因人数不够没开班),只能花钱雇黑车上山。
当进入五台山佛地中间地段时,政府在山顶上就辟了收费亭,所有人员在此购票,进山费92元(其中2元为保险费,属于自愿性质,如经购票者提出,也是可以不买的)。然后,再上车绕下行进入寺院区。
对于远地而来的游客,一定要对将要参拜的各个寺院的另外收费行为表示接受,五台山几乎所有的寺院都要游客另行付费。同进山费相比,寺院所收的费用的确不是太贵的,最高也就需要人民币7元左右而已。不过,若想参拜完五台山所有寺院,数目也是可观的。
佛文化的经营者们就令我们这些世俗的游客佩服至五体投地,类似流氓式的暴力营销手段,的确被五台山政府部门发挥到了极致;营销,也被这些非科班出身的佛家弟子、当家和尚和子孙们玩到娴熟!
试想一下:都花了路费无数(若是包黑车上山就……)、进山费92元,您再舍不得几元几元的毛票的确不是明智的大气之举啊——至少您这趟礼佛的诚意就不够嘛!再者说,寺院是让您一点点地掏,强度真的不大了,兴许佛家还可能形成这样的想法:“几元钱嘛,比进山费可便宜多了!犯不着为此见不着真如来……”须知很多人都是从太原买了高香来拜的,可惜导游们一句话就让他们为自己节约行为付出更大代价:“五台山的香是师父门开过光的,你们自带的不灵!”
这样的经典案例,并非五台山专有,相邻的恒山(进山费22元,寺院另收,最高的收45元)和悬空寺(就那么个寺收费就是60元)也是如此的。
说句大实话,我对黑车司机的行为颇难理解,爱恨交织。一大早,我和一位北京来的游客结伴包车上山,出砂河镇时,司机自行捎上一位当地人,下车后司机估计收费不多,山门入口收费站也拦住司机要收进山费,司机求了许久方放行;至寺院门口,司机停车,我们和他约定出来后再结帐,也许是秋后旅游淡季原因,司机表示同意了。可能是我们没有另外花80元聘请一位当地导游或讲解员的原因,两个小时内,我们参拜完大约6座寺院后,差不多就已经兴趣索然,因为几乎所有寺院的内部构造都是相同的,并无其它特别的人文景点。而司机一直等在寺院外。这一点,让我感觉很不可思议:游客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溜走,难道当地人真有佛性和仁心?我是不得而知的。
但从五台山下山的经历和中间的一番谈话,让我增加了一些对当地人的了解。司机估计是觉得只有我们两人要下山,于是开车载着我们在寺院门前的公路上来回兜。先有一女士对坐有三个男人的兜客车不信任,即便30元也不敢上;后来,一女孩同司机用当地话耳语了几句,几乎没犹疑就上了车;司机又开车至先前女士处,女士上了车。
途中,这位女士说她来了两天,在五台山已花费过千元,不停地评价“五台山真是难玩……”我问:“是否感觉太贵?”她却回答:“旅游就是高消费,并非钱的问题,是离我想的佛差距太大,不如峨眉山……”话未落,司机马上跟着说:“在五台山花销千元是非常正常的,高消费嘛,没钱出来玩什么……”那女孩则不停地替我们两男士惋惜,批评:“你们太吝啬,没有去坐缆车去够五个台顶,更没有请导游,玩了几个地方就下山……”经旁敲侧击,原来那位女孩就是当地导游,难怪她毫不迟疑就上了这辆车。
下车时,等我们都下车后,司机在点头间就巧妙而熟练地收下了导游女孩揉成一团的大约10元钱,对我们的收费他却十分老辣,毫不手软。
是否山西都是如此,我不敢说,因为云冈石窟是60元一票制的,市区也有2.5元的公车直去景点。但参观完五台山、恒山和悬空寺等景点后,我几乎都想建议云冈石窟经营者也学习这样营销收单模式,在不添加多少运营成本(主要增聘几位廉价收费员)的前提下,可以额外增加营收无数呢。
那么,中国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呢?那些经营者、服务者,那些周边散件供应商们,他们比五台山的表现又如何呢?我没有去过全部,也不方便全面评价。但在曲阜孔子六艺城,孔家后人们的表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他们已经完全遗忘了祖先“道德人家”的基本祖训!
当时,我在孔子故居参观(费用也够贵)后正打算出去,突然热情洋溢地冲来几位自称是孔子76代的孙女,牵着手说“该用孔圣人当初用过的石井水洗洗手脸去累又怯晦”,强调是不另收费的。由于当地空气质量非常差,当时我确实感觉脸上很脏,误以为这项服务收费是包括在门票之内的,于是傻乎乎地跟着去了房里。她们用早已备好的水打湿了我的手约莫10秒钟,就开始如同算命先生看手相线说面相,又云云五六句咒语,然后目光如电地要求我们自愿“意思意思孔子以资水费”,掏10元20元,又掏绿色的50元,他们亦不感兴趣,愣是对百元大钞的“红”眼放绿光,死活扯住不放……
曲阜孔家后人司机呢,拉着旅客到处游走,说是每个人仅收1元,但拉着旅客总是有目的地去往他“能帮忙便宜点”的这个玉器店或那个酒店宾馆,参与游说旅客消费……这一拉,就耗至黑夜,最后令旅客深感1元实在太少,有些揣揣地每人掏出10元,司机是安然收下的。
同样是孔子75代孙,自称是上过电视的承继祖先(老子、周公,还是孔子?)哲学的易经卜算大师。司机说他们可以免费提供讲解,死活建议旅客不妨一试准保算出未来。其他游客会如何,我不好说,反正当时的我就不禁心动地过去了。那两位大师兴致勃勃口才极佳,活龙活现地大耍忽悠大法,不断地说:“您身份特殊是大红大吉之运,今冬定有大财……”又说:“可看出您的兄弟姐妹人数和您的属相是……”(限于最后一线尊重,我不指出其狡猾和谬误)之后,所有的吹捧嘎然而止,大师开始故作高深,神秘地强调说:“我只说出了您运程的1/10不到,我能算出您未来的时运……不过,我建议您先去那边烧几炷高香,拜完孔子后再来算……”我说:“孔子是先师,请您不要神化他,孔子至今就是儒家文化的代名词,如果孔子的‘仁义’思想能惠及更多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并非仅仅膜拜他,我想孔子的传人应该希望天下更多的普通人都能有自己的权利。” 他理由充分地说:“人家胡主席来了,也要对孔子行礼的嘛,你有什么架子啊!”见我对这套不感兴趣要拂袖而去,他不仅大骂出口:“嗤,你这么小气寒酸,还有什么权利,真是……”
哦,难怪那比家常豆腐难吃许多的所谓“一品豆腐”奇贵无比,原来都是在爆炒加了孔子文化佐料的仿制品在赚银子啊……
按照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生产(收费)和消费(付出)应该对等,若旅游是消费行为,旅游供应商和购买者亦是。但现实是,游客的高额付出和旅游经营者的低回报是多么的不协调,至少不应该以次充好来达到高额收费目的。比如,当天我在五台山高价购买的佛珠,据说是开过光的,但没戴至天黑,就自然断线了。可话往深里说,为什么当地物价部门就一路绿灯许可了收费办法呢?再问一句,难道光有收费的,就没有监管的吗?当佛文化(旅游项目之一)成为商品,政府难道就只有检审游客有无逃票的职权,而对自己以及相关执行者与配件供应商就毫无特定的监管职责吗?谁来监管政府呢?旅游一时间成为了社会财富的流转与配置工具,尽管它本身并不带来增值。
假如是这样,对现实的旅游经营者来说,这买卖实在太好做了啊,只要利用客户的票款投资兴建全球一致的经营场所与道具(经营场所规范化)就可以承载佛文化,并援引与通过相同的运作模式(现场管理规范化)就可以赚钱了——因为他们拥有的是中国最优秀的品牌文化(佛),并有大量的钻石级忠诚的客户。
结合夜サ亩嗬糜蜗压蹋椅虺稣飧霰涮慕崧郏郝糜尉褪窍研形仁窍颜咴跄懿桓斗眩慰鲇慰兔嵌际窃兜滥矫吹模∫虼耍衤糜巫匀痪统闪烁吒斗严研形恕?br/> 文章最后说个小故事,表达个人理解“佛只是一种哲学”的观点,希望人们可以从“佛”这一深邃的人类思想中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智慧。
话说我在五台山邂逅了一位师父(见前合影),他同我谈了些话,颇有禅意。
我问:“佛法重视个人修为,悟性重要,出家人为修身,还是修人呢?”
他说:“凡世间修行者多为修身,也有边修身边修人的,但渡化他人十分不易,个人修为已是难乎其难了……”
中间急冲冲来了位满头大汗的游客,语句急促地问:“藏经阁的‘藏’字应念何音?”该游客得知发音后迅即奔走,师父说:“世间人颇多浮躁,修行者也多至九成。他只知其音,却不知为何有此读!此为世间皆沉沦苦海之本相啊……”
我说:“发愿于内,奋斗于外,无我者或许就已经悟透自身了吧。”
师父点头称是,颇有一些沉默地说:“我原家中有儿有女,也有些个人波折,来此七年了吧,常为儿女念。老师父看我罪业较重,命我给佛磕头足30万,逐日延续不能间断的。”
我说:“僧与人各异,人生而往利,很多人虽悟却难了断,是为尘缘未尽,非罪业:凡人皆守持重获养生,往往因情真而动心,亦非罪业,乃俗世生活故事,出生为开卷,辞世为合卷。”
师父合掌称是:“施主既发愿渡人并劝人为善,我也祈祷佛陀,也请你点台灯一盏参拜我佛,他发愿一定保佑发愿者得成所愿,也愿佛祖慈悲佑你强健长寿。一盏台灯10元,施主可自便,但我将送给你一本书。”
我不禁说道:“大师心性仁善,禅思睿智。为何30万磕头以为消解故业,实则心魔难消,对凡俗颇多顾念,遁入空门又不舍儿女情长,眼见佛陀正果又难消解修行孤苦,功名之心还是左右了您的价值观。愿大师坦然而放辞世间情感。”
“施主真与佛有缘,大造化大成就。”师父话毕,随书他斟酌再三写了首诗与我,我不胜感激,师父诗曰:
与他佛掌告别,师父亦说可执世间礼,遂握手,转身,在师父注目下走入尘世……
前一篇:陈达夫:游学中国
后一篇:从古代经典哲学名著谈管理智慧

加载中…